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历史上如何评价《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

历史上如何评价《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2012·黄冈)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属于这种体裁。
(2014·宜昌)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1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主编和主要执笔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于君主为仁,做了具体的解说; 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部著作,作为历代帝王的必修参考书.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据,也是商人和军事家以及一切领导者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通鉴》,有助于人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子,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积极工作。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23年写起,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6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很明显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通鉴》於叙事之后,皆有附论,共168篇。

  此书引起司马光之后许多史学家的醒思,史学家面临改朝换代,君臣异位的尴尬时期时,往往以资治通鉴的撰写精神为原则,强调君臣处理事情与一般人处理事情有所不同与学习思考。这一个特点由书名也可看出,「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此书虽有不少司马光自己的意见以「臣光曰」出现,但并非司马光一人完成,据资料记载,他邀请了刘攽、刘恕、范祖禹成为助手,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史家,可谓一时之选。其中刘攽负责两汉史,范祖禹负责唐代及五代史,魏晋南北朝归刘恕,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加入一起编修《通鉴》,负责检订文字。此外,又出版了《资治通鉴考异》与《资治通鉴目录》来替这本巨著做说明。

  《通鉴》编修工作艰钜,先由助手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然后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再由司马康检订文字。首先,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有十七种,参考的野史,谱录,别集,碑志等杂史有三百多种,加上龙图阁等藏书,可以想见当时资料之丰富。《通鉴》在撰写前先由天文学家刘羲叟编订正确年历,作为全书的骨干,首先把史料摘录下来,按年代顺序,编成「丛目」。如果发现汇集的史料互有出入,便要进行考异工作。

  司马光撰《通鉴》,重视战争之描写,如对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的“马陵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 “官渡之战”,三国时代曹魏与蜀、吴的“赤壁之战”,东晋谢玄与苻坚的“淝水之战”,皆详细生动,如历其境。司马光留意军事,严夷夏之防,目的用以积极态度抵御外侮。

  另外《通鉴》不书奇节,对往昔史料上所载奇节伟行而超乎常情者,如“商山四皓”羽翼储君,屈原自沉汨罗江,严光足加光武帝腹诸事,悉阙而不录。司马光思想保守,主张政简刑轻、轻徭薄赋,对於一切急进改革,均予以否定,诋毁商鞅变法,盛赞曹参谨尊萧何律。温公非议变法,不满王安石之新政,他请求出任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1069—1084),以书局自随,继续编纂《通鉴》;哲宗元佑元年(1086),在司马光重新执政之后,尽废新法。

  《通鉴》写作时间据资料记载一共花了19年,从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开始一直到宋神宗元丰七年(西元1084年)才完成,书成之后,只有他的朋友王胜之看过一遍,其他的人只翻一页,就哈欠连连,欠伸思睡。此书完成后两年,司马光逝世。
  [编辑]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唐朝科举制度是怎样的 唐朝科举制度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简述科举制度在唐代兴盛的条件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出自哪首诗词? "自殇““贞情”的意思 这些句子~`` 欢日尚少 戚日苦多 何以忘忧 弹筝酒歌什么意思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 开天辟地演的是什么 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什么故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 日积月累 六年级日积月累全部 六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 六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都有什么? 《资治通鉴》与《史记》哪个在中国史学界的地位更高?读哪本书更... 资治通鉴与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在体质上和历史地位上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如何评价《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类似例子现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 巜为学》中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卒于鲁也传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简述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 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有哪些 中国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扔”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扔,成语 有关丢的成语有哪些 扔的成语有哪些 累字开头的成语 “累”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累字开头成语大全 以累开头的成语 千变万化的反义词是什么 千变万化的反义词是 千变万化的近义词是什么反义词是什么 千变万化的近反义词 赞美香河的诗歌 关于青春梦想的诗歌 赞美黄河的诗歌有哪些? 关于青春的诗歌,不少于十五首 建筑模板怎么计算需要多少量 房屋建筑中模板的工程量怎么算 建筑模板工程量.具体怎么算? 建筑模板量怎么结算 什么惟什么什么成语 带有惟的成语有哪些 惟 惟 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