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诗中驳斥了一些人对“四杰”的责难,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约生于公元650年(一说为647),死于676年。他是一个天才。传说他6岁就“善文辞”,9岁时见到《汉书》颜师古注,即作《指瑕》,批评颜的缺失。公元664年,刘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曾任虢州参军。后来往海南探亲,坐船时受惊而死。
他路过江西时,正赶上都督府大宴宾客于滕王阁,本来已暗中定好由都督的女婿作序,以向宾客夸耀,因此“纸笔遍请,客莫敢当”。到了王勃,竟然不辞。都督生气,就借口上厕所避开了,让下吏将写文章的情况不时汇报,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惊叹道:“天才啊!”就请王勃写成,尽欢而散。这就是有名的《滕王阁序》。
又相传他作文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后,就盖上被子睡觉,忽然起身写来,写成不易一字。当时人称为“腹稿”。
他的诗以五言为多,且多为成熟的律体。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含对豪门世族的不满,风格较为清新,只是有些诗篇失于华艳。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五律名作。写友谊,注重人格平等,话离别,既一往情深,又心胸开阔,是初唐送别诗的一朵奇葩。
王勃寿促而才高,在当时文坛上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杨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生于公元650年,约死于693年以后。10岁时应神童举,授校书郎,终官盈川(今浙江衢县附近)令。杨炯的诗与文成就并不相等。他的五言律诗体制精美,气势宏放,王、卢、骆所不及。而杨炯的文,则情真不如卢照邻,词采不如王勃,七言歌行,亦不如卢、骆。五言律诗是他所擅长的,其边塞诗气势更佳。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约生于公元635年,约死于689年。主要活动在高宗、武则天两朝。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足挛,一手残废)所困,虽曾求医于孙思邈,亦不得治。绝望之余,在颍水之滨预筑墓穴,偃卧其中。最后竟投水而死。他一生坎坷,思想上与统治集团不合拍:“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巳废。”
他的散文和诗皆有较大成就和影响。其《五悲文》、《释疾文》,以骚体的形式抒写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感情真挚,深刻动人。其诗以《长安古意》最为著名,显示了唐代七言歌行中的新气象。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生卒年不详。7岁能诗。一生职位不高,且屡经坎坷。曾任侍御史,因事贬临海丞。他一生中的大事是于公元684年参与徐敬业在扬州发动讨伐武则天的战争,并为徐写下了《讨武曌檄》。连被骂的武刚天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32见了,都发出了“宰相安得失此人”的感叹。兵败后,他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的诗和卢照邻一样,主要成就在于七言歌行。《畴昔篇》长达1200字,是罕见的宏篇巨制。五言律诗《在狱咏蝉》向为选家瞩目。
初唐四杰是
王杨卢骆
指的是初唐时四位杰出的文学家,他copy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合称始见于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后来则主要用来评价他们的诗歌。他zhidao们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风影响了整个唐代的诗歌创作。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1、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36
2、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
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4、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