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您好,
关于兔的成语可谓繁多,
事实上,与来生肖有关的成语都非常多,与兔有关的成语举例如下:
守株待兔、 狡兔三窟、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动如脱兔、 见兔顾犬、 兔起凫举、自 兔起鹘落、 乌飞兔走、 东兔西乌、 龟毛兔角、 得兔百忘蹄、 白兔赤乌、 东门逐兔、 兔丝燕麦、 兔角牛翼、 见兔放鹰、 狡兔三穴、 兔葵燕麦、 一雕双兔、 狐死兔泣、 狐兔之悲、 狡兔死良犬烹、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度 兔起乌沉、问 乌踆兔走、 势若脱兔、获兔烹狗、 惊猿脱兔、 狼奔兔脱、 犬兔俱毙、答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兔死凫举、 兔头麞脑、 兔走鹘落、 目兔顾犬、 兔缺乌沉、 狡兔死良狗烹、 兔死犬饥
1,守株待兔
读音: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比喻原来的经验;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出处释义: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兔死狗烹
读音:tù sǐ gǒu pēng
释义: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出处释义:“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3,兔死狐悲
读音:tù sǐ hú bēi
释义: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
出处:元·臧懋循《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里说:“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
出处释义:今天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
4,兔走乌飞
读音:tù zǒu wū fēi
释义: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出处释义:太阳经常飞动;月亮经常移动。两颊的头发没有一直是黑的。
5,兔丝燕麦
读音:tù sī yàn mài
释义:意思是比喻有名无实。
出处:北齐·语见《北齐·魏收·魏书·列传第五十四·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1北斗哉?”
出处释义:现在国子监虽然有学校的名字,而没有教授的实际,和兔丝燕麦有什么区别,南箕宿北斗啊。
见兔放鹰、兔起鹘落、见兔顾犬、兔死狐悲、守株待兔
一、见兔放鹰 [ jiàn tù fàng yīng ]
释义: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翻译:只要是看到兔子就放出猎鹰追捕,遇到獐子就放箭。
二、兔起鹘落 [ tù qǐ hú luò ]
释义: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7a64e58685e5aeb9336捷流畅。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翻译: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三、见兔顾犬 [ jiàn tù gù quǎn ]
释义:看到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事情虽紧急,但如及时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先秦·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翻译:看到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为时未晚。
四、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释义: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含贬义)。
出处:元·马钰《苏幕遮·看送孝》:“兔死狐悲;伤类声凄切。”
翻译:兔子死了狐狸也会悲伤,同类受伤了自己也悲伤。
五、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翻译:就像守着树桩的等着兔子,死守着狭隘的经验。
1、吴市吹箫
【拼音】: wú shì chuī xiāo
【解释】: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zhidao箫,乞食于吴市。”
【拼音代码】: wscx
【近义词】: 吴市之箫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在街头行乞
【故事】: 春秋时期,费无极怂恿楚专平王占有太子毕建的新娘,设计要害死太子毕建及他的老师伍奢全家,派儿子费得雄去樊城诱骗伍员回京受诛。伍子胥得到的消息,就逃出楚国,到吴国的街市上靠吹箫乞讨为生,后被人发现推荐去辅佐吴王攻楚。
2、隐居求志
【拼音】: yǐn jū qiú zhì
【解释】: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隐属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举例造句】: 是他隐居求志。是要明主媒当世。 ★宋·刘克庄《哨遍》
【拼音代码】: yjqz
【用法】: 作谓语;指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