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捶胸顿足 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顿足捶胸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鸡胸龟背 凸胸驼背。
袒胸露背 敞开上衣,露出胳膊。
挺胸凸肚 凸:凸出。形容身壮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1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胸无大志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胸中鳞甲 比喻存心险恶。
胸无城府 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宿:过夜。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
胸有鳞甲 比喻存心险恶。
胸怀大志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胸有成略 指胸有已成的策略。
胸有成算 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胸有城府 形容心机深沉,毫不外露,难于窥测。
胸有丘壑 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胸有邱壑 ①指见多识广,心中记得许多山水胜状。②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
胸有悬镜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捶胸跌脚 〖解释〗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捶胸跌足 〖解释〗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跌脚捶胸 〖解释〗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跌脚捶胸 〖解释〗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跌脚槌胸 〖解释〗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椎胸跌足 〖解释〗犹言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昂头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
捶胸顿脚 见“捶胸跌脚”。
槌胸蹋地 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点胸洗眼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顿脚捶胸 同“顿足捶胸”。
顿足捶胸 边跺脚边击打胸脯。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
顿足椎胸 同“顿足捶胸”。
将胸比肚 犹将心比心。
锦胸绣口 犹言锦心绣口。
了然于胸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铺胸纳地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胸怀磊落 心地光明正大
胸无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胸中万卷 谓读过大量的书。
胸中无数 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胸中有数 指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直抒胸臆 谓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椎胸顿足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怒气填胸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挺胸叠肚 〖解释〗挺着胸脯,鼓起肚皮。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也可形容仗势傲物的样子。
胸中垒块 〖解释〗垒块:积砌成堆的土块。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义愤填胸 〖解释〗指胸中充满义愤。
全局在胸
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史载俞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子期闻声叹曰:“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遂成至交。子期死后,伯牙以世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钟子期墓历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把瑶琴弹绝了,举国上下都找不到一个知音的人。他日思夜想: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晋国冇得,还有外国,单单不信冇得知音人。他抱琴回土生土长的楚国,一来为晋国求贤,二来寻找知音,那天,他把官船弯到汉阳的一座山坡下,面对汉江弹起“高山流水”的曲子,曲还冇弹完,一根主弦陡然绷断。伯牙晓得弦断得蹊跷,必有知音到。你说那知音是个么样的人咧?他不是豪门公子,也不是一介书生,偏偏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钟子期。他听到俞伯牙弹的“高山流水”,心合琴声跳,斧随琴声舞,不想,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主弦就绷断了。
俞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声感叹:“为何荒野回声大?”山林中,钟子期高声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长!”伯牙重整断弦,再弹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一听,直伸大指甲,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伯牙37岁,称兄,子期27岁,为弟。
话长夜短,两人 不觉聊到东方鱼肚子白。子期起身要走,伯牙难得知音,哪里舍得,硬要接他到晋国,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共操艺琴。无奈何子期上有年迈二老高堂,下无兄弟姐妹,远离不得,只好约定来年中秋在集贤村钟家相会。
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又抱琴来楚国汉阳,向一位白胡皓须的老翁问e69da5e887aa7a64337路:“请问老公,这里可是集贤村?”老翁说:“集贤村有上下两个湾子,不晓得先生找的是哪个?”伯牙说:“找我的知音朋友钟子期。”老翁一听说是找钟子期,眼圈就红了,眼泪一洒,号哭说:“您家莫是那个伯牙大人伯牙先生咧?我期儿坟上都长草了,今昼是他的百日,他闭眼那暂,还要听先生弹琴哪!”伯牙一听,跌脚捶胸,三泡眼泪四泡流,呜呜哭了一大场。他跟着钟父到子期坟头,把琴搁在拜石上,打起盘脚,愈哭愈弹。那上下左右湾的伢儿老小,听说大臣都跟子期上坟,一窝蜂赶来看稀奇,一见伯牙打坐弹琴,以为他好不懂事,还在取乐,就都嘘之啦沙、叽叽哄哄地走了。伯牙一见,越发伤心,搜出解刀,割断琴弦,举起瑶琴,卯起来往拜石上一摔,高声哭唱:“摔碎 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后人忘不了这一对琴师的深情厚谊,就把当年伯牙江边鼓琴觅知音的地方起名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起名琴断口;把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起名钟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