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不仅明朝,其他的朝代我也给你列出来。
1、西汉吕太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来东东单县)人。
2、东汉窦太后:汉章帝的皇后。
3、东汉邓太后:(81—121年),名绥,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4、北魏冯太后:名淑仪,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
5、北魏胡太后: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北)人。
6、唐朝武源则天:(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
7、北宋高太后:(1032—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1065年被册封为皇知后。
道 8、辽代萧太后:(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9、清代慈安太后:(1837-188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
10、清代慈禧太后:(1835—1908),乳名兰儿,满洲镶蓝旗人,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吉林四平附近)。
最早的“垂帘听政”始于何时?谁是始作俑者?“垂帘听政”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如果皇帝去世后,嗣君年幼,则可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帮助处理国家大事,被称之为“女主临朝称制”。历史上最早“临朝称制”的女主应是战国时期秦国秦惠文王的的姬妾芈八子,即后来的宣太后。
芈是楚国的国姓,八子是封号。在秦国的后宫,八子的地位居于中下游,当时秦国后宫分为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秦惠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年轻的太子荡即位。芈八子和儿子嬴稷被送去了燕国当了人质。三年后,秦武王死于意外后,芈八子在燕国的支持下,和自己的异父弟魏冉一起扶持嬴稷登上了皇位,成为秦昭王。她因而成为“宣太后”7a64e59b9ee7ad94361。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宣太后芈八子也就在秦国临朝称制了四十一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临朝称制”的女主。 其后,西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又成为大一统王朝中首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惠帝去世后,吕雉就正式临朝代行天子之权,成为西汉真正的掌权者。为此,《史记》《汉书》等正史为她专门立了帝王资格的“本纪”。 唐朝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自从诛杀上官仪后,高宗每次临朝,则天皇后都垂帘于御座之后,参与处理国家大小政事,人称“二圣”。当然,她后来还突破了这道帘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女皇帝。 历史上记载垂帘听政的史料不少,《宋史·礼志二十》:“乾兴元年,真宗即位,辅臣请与皇太后权同听政。礼院议:自四月内东门小殿垂帘,两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时召学士亦许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聚议……曾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请如嘉佑故事。’” 《后妃传下·哲宗昭慈圣献高皇后》:“帝闻事急,诏禅位元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太后喜曰:‘吾责塞矣。’乃以手札趣帝还宫,即欲撒帘。帝令胜非请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撒帘。是日,上皇太后尊号。”《元史·后妃传·定宗钦淑皇后》:“定宗崩,后抱子失列门垂帘听政者六月。”《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去世后,有了我们最为熟悉的慈禧垂帘听政,她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
载淳举行了象征式的登极典礼,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并美其名为《治平宝鉴》,作为一本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她们携载淳到养心殿东暖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在皇帝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合法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载淳成年后,两宫皇太后被迫撤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不及两年,就因病而死。因无子嗣位,慈禧再次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设计择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载湉继位,使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终又得逞。至1881年(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皇帝百去世后,如果继位皇帝年纪幼小,可以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朝中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皇太后,所以辅政的皇太后一般度坐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太后临朝的制度,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内经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但垂帘听政的制度却要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容影响较大的太后临朝有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等。近代还有清慈禧太后临朝。
在封建社会百里,皇帝亲临金銮殿宝座,处理政务大事。但是,由于特殊的情况,皇帝不能上朝亲政了。这时,则由皇后或太后临朝听政度,此类事在东汉便不乏其例,至于太后在大殿皇帝御座后面,用帘子遮挡的方式知听政,则是从唐代武则天开始的。
《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道高宗)风诊,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武则天)……上每版视朝,天后垂帘于权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武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