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成语:撧耳顿足
拼音: yǎn ěr dùn zú
解释: 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出处:宋.王銍.默记.卷上:「夫妇献酬,王互换酒饮,而毒酒乃在王盏中。张立於屏风後见之,撧耳顿足。」
沝
拼音:zhuǐ
部首:水,部外笔画:4,总笔画:8
五笔86&98:IIY 仓颉:EE
基本字义
● 沝 zhuǐㄓㄨㄟˇ ◎ 二水。 ◎ 水。 其他字义 ◎ 用作人名。 ● 沝 zǐ ㄗˇ ◎ 滩碛聚集的地方。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沝 【唐韵】【集韵】𠀤之垒切,音捶。【说文】二水也。【类篇】闽人谓水曰沝。○按邝氏易坎为水,水作沝。郭忠恕佩觿集,音义一而体别,水为沝,火为𤈦。是水与沝音义𠀤同,与《说文》小异。至杨愼转注古音,沝音委,义如礼记或原或委之委。《说文》字原,沝,古流字。皆曲说,今不从。 《说文解字》: 【卷十一】【沝部】沝 二水也。阙。凡沝之属皆从沝。之垒切
炏
yán ◎ 古同“炎”。 炎 yánㄧㄢˊ ◎ 热:~热。~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附势。~~(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2亦指威势显赫)。 ◎ 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症。 ◎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帝。~黄。 笔画数:8,部首:火,笔顺编号:43344334
撧耳顿足
拼音 yǎn ěr dùn zú
解释 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来源 无
造句 面对这突而其来的现实,他显得撧耳顿足。
拒绝的意思!
捶
基本字义
1. 敲打:~衣。~百鼓。~打。~拓。~挞。~楚(古代的杖刑)。~胸顿足。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2. 同本义 [beat]
捶,以杖击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
3. 又如:捶鼓;捶衣裳;捶楚(用杖或板拷打)
4. 拳打 [hit with fist]。如:捶背度;捶殴(殴打);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5. 舂;捣 [pestle]。如:捶骨沥髓(同“敲骨吸髓”。喻残酷搜刮民财)
6. 同“锤”。锻,锻炼 [forge]。如:捶钩(锻打带钩);捶句(锤炼文句)
〈名〉
1. 马杖。通“箠” [whip]
檄以马捶。——《庄子版·至乐》权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捶马衔走。——《公羊传·定公八年》何注
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捶策(扬鞭击马)
3. 棍棒 [stick]。如:捶表(即邮表。指立于边界邮舍旁的木制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