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太极拳有哪几个门派?-太极拳分为哪几个门派

太极拳有哪几个门派?-太极拳分为哪几个门派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PP]太极拳主要六大门派

[PP]陈式太极拳

[PP]陈式太极是太极拳流派之一。创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陈王廷,字奏庭。自幼习文练武,承袭祖传武技。明崇祯十四年任温县“乡兵守备”。曾“披坚持锐,扫荡群氛”。明亡后,隐居家乡,陶情于渔水,盘桓於山川,忙时耕田,闲时“造拳”。他编造的拳法,今称陈式太极拳老架。此拳是以陈氏祖籍山西洪洞旧传的拳艺参与阴阳开合之理为基础,吸收和借鉴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结合《黄庭经》中的导引、吐纳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7第一路和第二路。陈式太极拳有著显著的运动特点,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的主导下,头顶气沈,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踝,使肢体在顺缠丝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串。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是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PP]杨式太极拳

[PP]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之一。创自河北省永年县人杨福魁。杨福魁,字露禅。道光年间拜陈长兴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成为陈氏拳械的第一个外姓弟子。杨得传后,於1850年左右至北京传授太极拳。他为了适应清朝“玉体不动”的显贵达官和体弱年迈者的保健需要,扩大传习范围,删改陈式老架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大的动作,编创成杨式太极拳架。后又经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修润,定型为现在的杨式太极拳套路。杨式太极拳动作姿势舒展简洁,动作松柔,缓慢匀速。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沈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PP]武式太极拳

[PP]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之一。创於河北省永年县人武禹襄(1812—1880)。武禹襄自幼习武好文,约1850年从杨露禅学得陈式老架太极拳,1852年途径河南怀庆府赵堡镇,从陈青萍学陈式新架太极拳,此后, 钻研拳理,揣摩拳架,多有发悟,创编成武式太极拳。此拳姿势紧凑,强调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肩,动作柔缓,步法小巧灵活,注重虚实变换和内气潜转。武式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有含胸拔背、裹裆、护盹、提顶、吊裆、沈肘、尾闾中正。运动时注重动作的起(开始动作)、承(上一动作环节与下一动作环节)、开、合,讲究“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需有转换”。

[PP]吴式太极拳

[PP]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之一。创自河北省大兴县吴鉴泉(1870—1942)。其父全佑(1834—1902),满族人。初从杨露禅习杨式大架拳,复拜其次子杨班侯为师学杨式小架拳,以善柔化著称。鉴泉自幼从汉,改姓吴,又名爱绅。他秉承家学,擅长小架太极拳。1921年,吴鉴泉受聘於北京体育研究社任教时,去掉小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重复动作,突出轻柔、缓慢、圆活、连绵的运动特点,创编成吴式太极拳。此拳的基本技法包括:悬顶弛项、含胸拔背、转腕旋膀、展指凸掌、弓腰、收臀、屈膝坐腿。要求做弓步时,两脚尖均朝前,头顶与后脚跟形成一条斜线。做马步时,要求左桩右柱或右柱左桩,即重心偏向进攻方向一侧。在转身变向时,不论转45度、90度、180度,都采取全脚碾转的方法。

[PP]孙式太极拳

[PP]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之一,创自河北省完县人孙禄堂(1862—1932),孙禄堂于民国初年从郝为真学得不到武式太极拳后,以武式太极拳为基础,吸取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特点,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特点,并融入这两门拳术的一些手法,融会贯通,创编成孙式太极拳。此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运动方向变化较多。由於此拳以两脚进退相随为步法特点,又称“活步太极”。由於此拳以开手和合手(开合手)为动作转换衔接的基本方法,还称为“开合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有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徵,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裏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赵堡太极,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於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绷、履、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太极拳相传为元末明初武当张三丰所创,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门派有: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
除以上几个门派之外,由于太极拳年代久远,流传广泛,分化出众多小分支门派。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1、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所创。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

2、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所创。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约1850年,武禹襄从其学赵堡太极拳。

1852年,武禹襄亲赴河南,在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四十天,尽得其精妙,并获赠《太极拳谱》,读后大悟。返里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3、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全佑之子鉴泉,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民国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4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4、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

郝为真将自己所习太极拳心得传于孙禄堂。1918年,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编了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5、和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扩展资料: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明末清初,由陈王廷潜心研究创编。

之后,太极拳先在陈家沟陈氏家族经历了百余年传承,到了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1771~1853)和陈有本(字道生,1780~1858)时,二人由博归约,分别创编出太极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极拳小架一路、二路。

陈长兴从理论上对太极拳进行总结,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太极拳开始对外繁衍传播。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杨露禅学成回乡后到北京传拳,逐渐衍变创编出杨式太极拳。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三百多年后,太极拳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诸多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发源地温县流传的有陈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太极拳忽雷架、太极拳腾挪架、太极拳忽灵架,河北省永年县流传的有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北京市流传的有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天津市武清区流传有李式太极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极拳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描写女子吹箫的古风句子 描写女子吹萧的古风句子 描写女子吹箫的古风句子有哪些? 描写古代女子吹箫的片段 看公爵手段如何"何意? 磨砺以须 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 看老夫手段如何 上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下联,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 磨砺以须 问天下头颅几许 "磨砺以须 问倭酋头颅有几及锋而弑 怎么注册百度云盘 怎么搜百度云盘id 千秋by梦溪石(全文+番外),百度云,谢谢! 求《百妖谱》裟椤双树百度云资源!! 肉林酒池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傀儡是什么意思造句 泥鳅是什么意思造句 酒池肉林是什么意思啊?要详细的 太极拳有哪几个门派? 传统太极拳主要包括哪六个门派? 太极拳有哪些门派 太极拳五大门派是什么? 豆蒄所指代的年龄吗... 花甲 不惑 古稀 弱冠 半百 襁褓 而立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龄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各代表什么年龄 想学习奇门遁甲,不知道从哪里入门? 学习奇门遁甲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奇门遁甲怎么学? 奇门遁甲怎么入门,怎样才可以学好,? 北京话 肉头什么意思 肉头货是什么意思啊? 安徽话肉头是什么意思? “肉头”什么意思 带春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春字成语有哪些 带"春"的成语有哪些? 带春字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什么言什么 成语 成语什么什么之言 什么言什么语的成语填数字 “什么言而什么”是哪个成语? 自愧不如是什么意思?所有的意思 自愧不如是什么意思 自愧不如的意思是什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