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唇亡齿寒有什么故事呢?
唇亡齿寒,汉语成语。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出自】: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典故】:《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成语大意】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颊骨也;车牙床也;颊骨在外,牙床在内,不可一日离也,故曰相依。唇,口缘也;齿,当唇之牙也;唇在外,齿在内,唇亡则齿自寒。(《宫之奇谏假道》)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消灭虢(guo,在陕西宝鸡)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大夫荀息建议,把献公的美玉和宝马,送给虞国国君,请求借道。晋献公接受了。
虞君见礼物,很高兴,答应借道。大夫宫之奇阻止说:“不行啊!虞国和虢国就象牙齿和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亡齿寒)。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被消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君不听。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回来时顺便又消灭了虞国。
“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33
唇亡齿寒有什么故事呢?
唇亡齿寒有什么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