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唇亡齿寒的百故事给了我的启示是:我们要把目光放远,不能鼠目寸光,图一时之度利。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确定我们的知立场,分清敌我,保护好我们的战友,只有道这样才不会让别人抓到把柄,让自己处内于不败之地。希望能采纳,这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教的,是对的。容
唇亡齿寒有什么故事呢?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唇亡齿寒的故事是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扩展资料:
唇亡齿寒相同意思的成语有唇齿相依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1,唇齿相依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翻译过来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想攻打吴国,御史中丞鲍勋面谏魏文帝说“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文帝不但不考虑有益的意见,反而十分愤怒地贬他为治书执法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国和虢国间隔着一个小国虞国。有一次,晋国准备攻打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4虢国,但必须路过虞国才行。晋国想向虞国借路,又怕虞国不答应。于是,晋献公就用美玉和名马作为礼物,送给虞国的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虞国,让晋军攻打虢国。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告国君不要答应,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让晋献公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呀!虢国和虞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怎么可能自保?一旦晋国灭掉了虢国,虞国一定会跟着灭亡。请您千万不要让晋军借道征伐虢国。”
虞公不听劝谏,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无可奈何,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晋国。于是晋献公在虞公借道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军马,驻扎在虞国,然后突然发动攻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从前送给虞公的美玉和名马,又都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扩展资料
词汇相关
1、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2、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3、近义词:荣辱与共、息息相关、殃及池鱼
4、反义词:隔岸观火、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5、辨析: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同时唇齿相依除了指国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6、典故寓意:作为两个弱小国家,虢、虞两国应当相亲相辅,互相团结,才能增强自身的实力,以求得在强国晋的威胁下生存下来。然而目光短浅的虞公,却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虢国的存亡与自己的国家有密切的关系,结果不仅失去了国土,自己也成了晋国的俘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唇寒齿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