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秦始皇与隋炀帝,为什么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历史学家是怎样评价秦始皇和隋炀帝的。

秦始皇与隋炀帝,为什么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历史学家是怎样评价秦始皇和隋炀帝的。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隋炀帝暴虐淫乱的一面
隋炀帝是一个由于暴虐淫乱而受到批评的皇帝的代表,这其中很大的因素是唐代统治者刻意恶化的结果。李渊在太原起兵,占领大兴城后,遥尊在江都行宫的炀帝为太上皇,并拥立他的孙子,留守西京的代王侑为皇帝(恭帝),开始了禅让之步骤。李渊受禅后即皇帝位,建立了唐王朝。为了表明隋唐革命之顺天应人,李渊刻意强调炀帝的恶政,同时又标榜自己将复活隋文帝开皇年间的政治,以尽力收揽人心。传统儒家史观本来对亡国之君的评价就是最低的,再加上李渊不断地强调亡国君主炀帝的恶政,这样就更体现了取代它的唐王朝的正统性。唐朝第二代皇帝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君,但在汇集他和他的名臣的政治问答的《贞观政要》一书中,为了烘托太宗的贤明,大量增加了炀帝之暴虐形象,而且后来这本书以帝王学的课本被很多人阅读,这一切都决定了历代史学家对隋炀帝的恶评。

关于隋朝,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这一时期史实的史书是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年)编成的《隋书》。书中的《炀帝本纪》史巨曰中,对炀帝作了如下评价:"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自肇有书契以迄于兹,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期之盛也?quot;如此严厉的评价,为中国史书所少有。此后,刻意渲染炀帝暴政,丑化其暴君形象的就是《迷楼记》、《开河记》,在明代更有《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等一系列稗观小说。这些小说,跟《三国演义》一样,在史实完全混杂的情况下为中国平民百姓所大量阅读,因而也就更加深了炀帝暴君的形象。

现在严厉批评炀帝的两个最主要原因,一是他弑父杀兄,人伦丧尽;二是他穷兵黩武,远征高丽。对于前一事件,一般的说法是炀帝使病重的文帝秘密死亡,并矫诏令其兄废太子勇自杀,然后登上皇位。但是细究史料,没有发现任何炀帝弑父的可靠史料。连刻意贬责炀帝的《隋书》也没有直接提到炀帝弑父之事。司马光《资治通鉴》也仅记"俄尔上崩,故中外颇有疑论",并未作充分肯定之结论。至于认为炀帝远征高丽而造成劳民伤财、民不聊生之事,也应作具体分析。在炀帝统治的前半期,到大业十年(614年),推测国力的基准户口统计数到最高,虽然时间很短,但也出现了隋代最繁荣的时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炀帝非治国无能之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常常是后人所作,所以要进行客观的评价是很困难的。秦始皇和隋炀帝,他们俩是这一弊端的最大牺牲者。

谥号"炀"是到了唐代才决定的。"炀"字是"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去礼远众"的意思,是谥号里的坏谥。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炀帝生前也曾将"炀"这一恶谥慷慨地赠予亡国之君陈后主,却万万没想到在他死后,后人以同样的谥号来回敬他。真可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更详细地探讨隋代末期的政治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另一面。李渊占领大兴城,从炀帝孙子恭帝那里受禅后建立唐朝,对他来说,炀帝的正统性已荡然无存。为了证明其隋唐禅让之顺天应人,他就必须刻意丑化炀帝,因此给炀帝以恶谥也能很好理解了。而在李渊受禅的同时,在东都洛阳,隋的臣子们拥戴炀帝另一个孙子越王侗为帝,为了维持隋朝帝系的连续性和正统性,他们给炀帝的庙号为世祖,谥号为明帝。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给了炀帝和明帝这两个完全相反的谥号。因此,我们不得不觉得历史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很难断定的。

隋炀帝很有才能的,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独具风格的
散文家,还有点像政治美学家。

建立的功绩
从古至今,为了吹捧李世民和大唐,隋朝被贬低的不能再贬低了.实际上,隋文帝是影响世界百名伟人中高居榜首,和他位置相近的是孔子和秦始皇,而唐朝和汉朝的皇帝或者榜上无名,或者在百名以外.隋文帝的儿子也很强的.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小名阿麽,又名杨英。开皇元年(585年)只有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山西太原市)杨坚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日后能当大任。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炀帝年少好学,善诗文,有集55卷。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隋炀帝的功业: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隋炀帝杨广功劳盖世!!!

二、修建畅通国家命脉(修通运河)、(修建东都)

隋文帝杨坚曾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公元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公元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4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也是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还有,在长安的时候,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要费时费力,白白浪费。到了洛阳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减轻了百姓负担。这也为后来的唐朝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十百里,这是举世创举。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如关中的歧州(今陕西凤翔)、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随后隋朝成为更开放的国度。

即使是隋朝灭亡前夕,各国也还臣服于大隋王朝。还给隋朝进贡送贺礼。“(大业)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隋书》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另一首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公元610年(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四、重视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杨广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

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定十科举人,开设进士科,以考试诗赋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隋炀帝时,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

(三游江都)

隋炀帝乘四层高的龙舟,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南下江南。其意义巨大,江南分裂中国已经有几百年了 ,一个中原的皇帝下江南,一个刚把江南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不久的王朝,为表示对江南的统治与重视进行巡游何过之有?“三游江都”是凝聚中华的英明之举。总比有些名君花大量资财到泰山爬山庆祝功自己的伟业要好。“大运河”两岸的无数的人民可以亲眼观看到浩大的场面,看到我中华国威,人们自然欢喜。隋炀帝此举何止是个人寻欢作乐,而是与民同乐。隋炀帝充分的显示了国威、凝聚了中华。

(三驾辽东)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隋炀帝以“高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动员全国现役、预备役士兵,不论远近均于次年正月会集于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后,各地百姓纷纷有组织或自发地聚集到幽燕地区,驿路山冈之上,遍行装甲武士。可见这次远征高丽是深得人民支持的。他本身也是深受人民拥戴的。遗憾的是这次征伐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从洛阳出发,再次御驾亲征高丽。隋军兵强马壮,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但由于后院起火,杨玄感起兵反隋,威胁了隋王朝的腹地,炀帝被迫撤军,导致第二次攻高丽的失败。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隋炀帝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卒逃亡。但此次隋军获得胜利,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谴使请降。炀帝见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看出。

遗憾的是隋炀帝死在宫庭政变,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618年隋炀帝死在宇文家族手中,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鲜卑族贵族们又趁乱从杨广手里抢回。一代大帝杨广是被暗杀的,隋炀帝不是死在农民起义军手里的。隋炀帝被害死后,天下才真正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后来他的手下的唐国公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兄弟,打这为杨广报仇的旗号,剿灭了宇文鲜卑贵族的复辟,并平定了农民起义与战胜各路诸侯,最后建立唐朝。后来李渊二子李世民篡位成功。可以说隋为唐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为唐太宗做了嫁衣。如今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隋炀帝却成了万恶的昏君。为什么?因为唐史是唐朝人写的历史,隋史也是唐朝人写的历史......

毛泽东评始皇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他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4.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5.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7.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还认为秦始皇缺少文学才华。
 
历代评说隋炀帝:
魏徵:“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地广三代,威振八纮,单于顿颡,越裳重译。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内,红腐之粟,委积于塞下。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乃急令暴条以扰之,严刑峻法以临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俄而玄感肇黎阳之乱,匈奴有雁门之围,天子方弃中土,远之扬越。奸宄乘衅,强弱相陵,关梁闭而不通,皇舆往而不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流离道路,转死沟壑,十八九焉。于是相聚萑蒲,胃毛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茫茫九土,并为麋鹿之场,忄弃忄弃黔黎,俱充蛇豕之饵。四方万里,简书相续,犹谓鼠窃狗盗,不足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乱,振蜉蝣之羽,穷长夜之乐。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亿兆靡感恩之士,九牧无勤王之师。子弟同就诛夷,骸骨弃而莫掩,社稷颠陨,本枝殄绝,自肇有书契以迄于兹,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斯之甚也。《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传》曰:‘吉凶由人,祆不妄作。’又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杨侗:“世祖明皇帝则天法地,混一华戎。东暨蟠木,西通细柳,前逾丹徼,后越幽都。日月之所临,风雨之所至,圆首方足,禀气食芼,莫不尽入提封,皆为臣妾。加以宝贶毕集,灵瑞咸臻,作乐制礼,移风易俗。智周寰海,万物咸受其赐,道济天下,百姓用而不知。世祖往因历试,统临南服,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65自居皇极,顺兹望幸。所以往岁省方,展礼肆觐,停銮驻跸,按驾清道,八屯如昔,七萃不移。岂意衅起非常,逮于轩陛,灾生不意,延及冕旒。奉讳之日,五情崩陨,攀号荼毒,不能自胜。”

李延寿:“初,上自以蕃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重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文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自高祖大渐暨谅闇之中,蒸淫无度。山陵始就,即事巡游。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理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盛兴屯田于玉门、柳城之外。课天下富室分道市武马,疋直十余万。富强坐是而冻馁者,十家而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幸之所,辄数道置顿。四海珍羞殊味,水陆必备焉。求市者无远不至。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内外虚竭;头会箕敛,人不聊生。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理,奏请罕决。又猜忌臣下,无所专任。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构其罪而族灭之。高颎、贺若弼先皇心膂,参谋帷幄;张衡、李金才籓邸惟旧,绩著经纶。恶其直道,忌其正义;求其无形之罪,加以丹颈之戮。其余事君尽礼,謇謇匪躬;无辜无罪,横受夷戮者,不可胜纪。政刑弛紊,贿货公行,莫敢有言,道路以目。六军不息,百役繁兴;行者不归,居者失业;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弗之恤也。东西行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所至,唯与后宫流连耽湎,惟日不足。招迎姥媪,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与宫人秽乱。不轨不逊,以为娱乐。区宇之内,盗贼蜂起;劫掠从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皆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战士尽力,不加赏赐;百姓无辜,咸受屠戮。蒸庶积怨,天下土崩;至于就禽,而犹未之寤也。”

胡戟:“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蒙曼:“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剑桥中国隋唐史》:“对这个历史上称为隋炀帝的人的性格刻划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觉外,人们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说成是古典‘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窜改的历史和传奇后面,对此人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历史文献把文帝的谨慎节俭与炀帝的放荡挥霍进行对比,但从下面建设东都和完成运河体系这一节可以看出,这种鲜明的对比过分夸大了。民间文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淫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们会发现,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这种人的特点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艺术成分的政治个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

“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绝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秦始皇与隋炀帝,为什么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 对隋炀帝的历史评价 对秦始皇和隋炀帝的客观评价他们的功过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关于后世评价秦始皇与隋炀帝,是真的因为汉唐抹黑吗 变成了疯疯癫癫的人该怎么办? 老人总是疯疯癫癫的怎么办? 一直疯疯癫癫,该怎么办 我整天疯疯癫癫的 怎么办 诗歌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诗歌? 有关文学的诗歌 文学诗歌 苏州的苏组词有什么 “苏”字怎么组词? 苏字怎么组词 苏的组词有哪些 歌名忘了,歌词里有:叫声同志哥,你还记得不记得,长征路上那堆... 求歌名歌词我只知道一句是这样的 都说东哥很牛逼后面我就... 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是什么歌?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歌…我只知道歌词里有一句!… 谁还记得那年... 香港黄大仙庙74签是什么意思 求解签香港黄大仙76签 黄大仙灵签 抽到第76签问学业 求子 黄大仙第六签 感情能不能复合 描写动物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动物多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猛兽的词语有哪些? 有哪些描写野兽的成语? 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你追求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去奋斗?好... 安贫乐道的人真的存在吗? 安贫乐道得人是生活的失败者吗? 人这一生活着为了啥???? 用“染”怎么组词? 染组词,用染字怎么组词 画怎么组词怎么组词 染的组词有哪些 形容学习习惯很好的成语 形容“一点也不觉得麻烦,非常有耐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很累却遇到不顺的成语或诗句 不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中焦急的反义词是什么? 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划线的词语1.他在田边 焦急地 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他在田边转来转去两句话意思是否一样...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带点的词句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金蝶KIS专业版如何备份? 公司名称变更了在金蝶如何修改 金蝶KIS里的即时库存与可用库存有什么区别? 安装金蝶检测不到加密狗是怎么回事 一谋一用一番书,虑后思前不敢为;时到贵人相助力,如山墙立可安... 求婚姻和自己爱的人会不会有结果 请大师帮忙解下 一谋一用一番... 一谋一用一番思,虑前虑后不敢为,时到贵人相助力,如望墙壁好安... 一谋一用一番书 虑后思前不敢为 时到贵人相助力 如山墙立可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