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起源时间不一样
英国文学源远流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3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公元449开始,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相继──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传了下来。
美国文学,: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处于原始公社制度各种不同的阶段。印第安人在向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主要是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传说和英雄传说。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这些传说后来才得以整理问世,启发了后世美国作家的灵感。
2、经历的阶段不一样
英国文学,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美国文学,殖民时期、独立革命、 一战前、二战前、 二战后等历史阶段。
3、战后的风格思想不一样
英国文学,重点不在于表现人们心理的阴暗无畏,而是暴露人性的丑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是英国各阶层人士间的明争暗斗。
美国文学,美国的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念混乱。他们普遍感到不知怎样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便通过怪诞、幻想、夸张的方式,再现生活中的混乱、恐怖和疯狂。他们表现的是没有目标与方向的梦魇世界,他们讲的是支离破碎的故事,写的是“反英雄”、甚至是不完整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文学
百度百科-英国文学
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文学体现心量,历史体现知量(识量),哲学体现智量。文学体现心量,指的是文学体现丰富的情感量、情思量、良知量。也可以说是诗量、“气”量、歌哭量、泪水量。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说“文学是哭泣”,文学拥有最多的歌哭,最多的喜怒哀乐,历史、哲学都不能歌哭。法国作家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表现了人性的丰富;巴尔扎克写《高老头》,表现了人性的凄凉,写到了极致。这些都是“心量”。
扩展资料
关于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第一,与音乐、绘画、雕塑等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文学的想象力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4更强。虽然绘画、雕塑等也有“想象”,但它们无法天马行空。只有文学才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谓“赋四海于一瞬,挫万物于笔端”(陆机),唯有文学才可能做到。
第二,文学能够进入人的内心世界,但其他艺术不能或只能部分地表现人的内心。比如达·芬奇的《蒙娜莉萨的微笑》,只能部分地表现人的心灵,但如果通过文学作品来写蒙娜莉萨,就可以尽情地表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以说正是文学作品中的“蒙娜莉萨”。我们从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形象中,可以读到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即更加深广的内心图像,也就是更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安娜·卡列尼娜内心所展示的人性多方面的冲突,包括妻性、母性、情性(情人性)的冲突,是蒙娜莉萨的艺术形象难以企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喑 yīn ,哑。瞽,瞎。copy取,招惹。一朝之忿,一时的愤怒,出自论语。
不聋不哑不瞎不傻,所以常常为世事生起一时的愤怒,树立万世道德礼法,从自己做起,
努力成就两件事情,推开外物与自身的阻碍,达到最高的思想境zd界。
算了额~当我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