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方之汉魏,诚为俭狭,复不至陋,殆合丰约之中翻译成现代汉语-方之汉魏,诚为俭狭,复不至陋,殆合丰约之中。翻译。

方之汉魏,诚为俭狭,复不至陋,殆合丰约之中翻译成现代汉语-方之汉魏,诚为俭狭,复不至陋,殆合丰约之中。翻译。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彪之 以 球 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意思是【王彪之以为周球作为案件控告者,身无爵位,不属廷尉所管辖,不肯受理此案】。

出自《晋书 王彪之传》。
【王彪之传】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鬓发胡须皆变白,当时人称他王白须。最初拜官为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王导对他说:“吏部打算让你任尚书郎,你有希望做诸王的佐吏呀!”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不足计较,自当在当朝任职。至于超格升迁,并非我的愿望。”于是王彪之就做了尚书郎。镇军将军、武陵王司马日希召他做司马,累迁为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天下后杀了同郡人周矫,周矫的堂兄周球上扬州告状诉冤。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捉拿了谢毅,交付给廷尉。王彪之以为周球作为案件控告者,身无爵位,不属廷尉所管辖,不肯受理此案,与州相反复推辞。晋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坚持照章办事,时人将他比作西汉的张释之。朝廷将于南郊祭天,简文帝当时为抚军大将军,执掌朝政,询问王彪之是否应赦免天下罪人。王彪之回答说:“中兴以来,南郊祭祀往往要实行大赦,愚臣以为不宜赦免。为什么呢?百姓不明其用意,都将以为郊祀必有大赦,到此时,凶恶愚顽之徒又会抱侥幸心理为非作歹了。”于是简文帝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

王彪之转任吏部尚书。简文帝下令以秣陵令曲安远补任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朗补任湘东郡太守。王彪之坚决不从,说:“秣陵是三等县而已,殿下从前任用曲安远,舆论竟哗然。句容靠近京城,是三等佳县,怎能交付给以卜术惑众的无才庸人呢!湘东郡虽然偏远狭小,但历任太守还没有像奚朗这样的人,舆论将认为奚朗兼好卜术才得以晋升。殿下如果破格起用那些贫贱者,应使有用之才得以选拔。奚朗等是庸才,实不足以担当此职。”

太尉桓温想举行北伐,朝廷屡次不准许。桓温便愤然离开京师去武昌,朝里朝外人情震恐。有人劝说殷浩引身告退,王彪之对简文帝说:“这不是为保国家社稷为殿下着想,都是为自己打算而已。假如殷浩离职引退,朝廷人心将会崩溃,天子孤立无助。到那时,该担当其责任的,不是殿下又是谁呢?”又对殷浩说:“桓温违抗君命兴师问罪,足下将首当其冲。事到如此,猜忌对立已经形成,再想做平民百姓避祸,哪里还有可能呢?为今之计只有冷静地等待。请丞相会稽王给桓温写封亲笔信,表示诚意,陈述成败利害关系,桓温必定会退兵。如不顺从,就给他下皇帝手诏。如再不奉命,就以正义之师予以制裁。平白无故自己慌乱,将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殷浩说:“决策大事正感到难办,近日来使人烦闷不安,听足下一番谋划,心胸豁然开朗。”桓温也遵奉皇帝之命,果然不进兵问罪。

其时朝廷官员日渐众多,而且迁职频繁,王彪之上疏议论道:

为政之道,以选拔贤才为当务之急,不要认为满朝仪态温文的百官,仅仅是个标志而已,百官任职要有助于时务,要尽职尽责,忧虑天下。选拔贤才,在于看他到官任事;为官任职,要能长久;百官长久尽职尽责,天下自会教化成功。因此三年一次考绩,三次考绩才予以升降,不希望一下子就有收获,不指望短期内建立声誉。因此大贤之才将会功齐北斗,道通四海,风范流播远近,声名传颂千古。平庸之辈多,贤能之士少,天下贤才少而朝廷官多,岂能不使贤愚混杂,清浊同流!官员多则失职的也多,失职多则官吏迁职也快,前去后来,互相交换替补,并非故意要这样做,而是这样做顺理成章罢了。这是授官制度不完善,朝廷风气不清明的原因。完善授官制度,在于减少官员;澄清朝廷风气,在于合并职务。官员减少便于公正地选拔人才,而且能长久任职,职务合并可以使人事简易且风俗清静;公正地选拔人才可以使贤能之士长期在职位上尽心尽力,能长期在职分上尽心尽力,即使中等才干者也可有所成就。

现在朝廷内外官职,比较算来,有些本该合并或撤消。六卿之职,太常声望高职权大,然而所掌管的意义重大而事务简单。宗正所统辖的事少,可以并入太常。保卫宫廷的责任,由东西两宫卫尉担负,其次有骁骑、左军各有所领,凡是无兵的军校都应废除。四军都废除,左军之名就不能单独设立,应改设游击与骁骑对应。宫廷内务官自侍中以下,旧制都是四人,中兴初期,只设二人。二人司职,有时有不周密之处,愚臣以为改设三人,在处理事情上不会出过失。凡是余下的官员,不管实事的,可让主管官吏根据才位来兼任。若这些官职不能马上废除,可视其有空缺的减去一些。对在职的官员划定其职分,责成他们有所建树,贤能与否通过考察其政绩而显露,清浊好坏随着进退而分明。虽不能达到圣明、昌盛的尧舜、文王之世,但使百官的选用大体公正,任职的时间相对长久,不虚费朝廷的俸禄,简化官府烦劳的琐事,还是可以做到的。

永和末年(356),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9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

不久长安人雷弱儿、梁安等诈称杀苻健、苻眉,请晋出兵接应。当时殷浩镇守寿阳,便率部进驻洛阳,准备修复皇陵。适值王彪之患病回家,给简文帝写信,陈述雷弱儿等形迹可能有诈,殷浩不应轻举冒进。不久果然发现雷弱儿有诈,姚襄反叛,殷浩大败,退守谯城。简文帝笑着对王彪之说:“果然如您所言。近来,足下谋划准确无误,张良、陈平又怎能超过您呢!”

王彪之改任领军将军,迁尚书仆射,因病不就。迁太常,兼崇德宫卫尉。其时,有人对简文帝说:“武陵王府第中大修器杖,将图谋不轨。”简文帝询问王彪之。王彪之说:“武陵王的志趣尽在骑马打猎而已。请冷静对待,听听不同看法。”有人又向简文帝说了与王彪之同样的看法,简文帝十分高兴。

王彪之又改任尚书仆射。其时豫州刺史谢奕去世,简文帝就让王彪之举荐可以代替谢奕的人。王彪之回答说:“当今贤才,都被有鉴赏力的人选拔完了。”简文帝说:“有人举荐桓云,您以为如何?”王彪之说:“桓云未必无才,但桓温据守长江的上流,占有天下的一半,其弟又去镇守西藩,兵权尽为一门所掌,这绝不是巩固朝廷的办法。人的才能不可预先衡量,只是应当选拔不与殿下作对的人才好。”简文帝说:“您说得对。”

后来朝廷以王彪之为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加任散骑常侍。居会稽郡八年,豪强不法之徒纷纷敛迹,逃亡人丁回归的有三万余口。桓温镇守姑孰,威势胁迫天子,四方官员敬畏他,都派遣高级官佐或主簿去进见送礼。王彪之独说:“大司马的确富贵,朝廷既然有宰相,行动止息自应与朝廷宰相禀告谘询。敬重大司马如果派遣主簿,那么向天子朝贡还有什么更高的礼仪呢?”竟不派遣进见之人。桓温以山阴县赋税折合布匹粮米不能按时缴纳,而会稽郡不予弹劾检举为罪状,上表免去王彪之的职务。王彪之离开会稽郡时,将郡里被加罪而未上报州府的犯人,全部赦免释放。桓温又以此为罪状,用囚车将王彪之送去治罪。适逢大赦,免罪,降职为尚书。

不久,王彪之又为尚书仆射。此时桓温准备废除海西公,百官震恐,桓温也情绪激动,众人不知如何举措。王彪之知道桓温想当皇帝的迹象已显明,用说理是阻止不了的,便对桓温说:“桓公主持朝政,应当依照前代的例子行事。”说罢令人取来《霍光传》。礼仪法度,片刻间制定,毫无惧色。桓温叹道:“作辅佐大臣不应如此么!”当时,废立的仪式许久以来未曾使用,朝廷大臣没有人知道从前的法典。王彪之神情果断,身穿朝廷官服,当阶而立,文武礼仪一概由他拟定,朝廷百官因此都佩服他。桓温又决定废除武陵王司马遵,以事由示意王彪之。王彪之说:“武陵王至亲尊贵,没有大罪,不能仅凭猜疑,便加以废黜。桓公扶立天子,远近归顺,应当尊重奖励王室成员,做当代的伊尹、周公。这样的大事,应该慎重思考。”桓温说:“此事已定,你不要再说了。”

及至简文帝驾崩,朝廷百官疑惑不安,不敢立嗣君。有人说,应当请大司马处置。王彪之严肃地说:“天子驾崩,太子继位,大司马岂容变更!若先去请示,肯定反为大司马所责怪。”于是太子继位才议定下来。及至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孝武帝年幼,加上正处在居丧期间,便命令桓温依周公旧例代理朝政。事情已经施行,王彪之说:“这是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定会坚决辞谢,这样做会耽误处理国事,延迟皇陵的修建,不敢奉命。请太后收回成命。”于是桓温摄政一事告吹。

桓温患病,暗示朝廷给他加九锡。袁宏为他起草奏表,拿给王彪之看。王彪之看罢,赞叹其文辞优美,对袁宏说:“足下本是大才之士,怎么能拿这种奏表给人看呢?”当时谢安见表文,又再三让袁宏更改内容,袁宏犹豫不决。屡次拖延日期,便向王彪之请教。王彪之说:“听说桓温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也支持不了多久,我们就这样拖下去吧。”袁宏听从了王彪之的指教。桓温不久便病死了。

其时谢安与桓冲共辅朝政,谢安以为新丧辅国大臣,天子年幼不能亲理政务,因而太皇太后应当临朝听政。王彪之说:“先朝前代,天子在母襁褓中,母子一体,因此许可临朝听政。太后也不能决定政事,终究是问愚臣与足下等人而已。如今天子年过十岁,接近举行婚礼和冠礼的年龄,反要让其堂嫂临朝听政,显示天子幼弱,这岂是忠心辅翼扬威立德的做法?二位宰臣一定要这样做,愚臣也不能阻止,所痛惜的乃是国家大局啊。”当时谢安不想把辅佐大权交给桓冲,所以让太后临朝听政,朝政决策皆听于自己。王彪之不明白谢安的用意,因而说了这番话。谢安坚决不依从。

不久王彪之升迁尚书令,与谢安共掌朝政。谢安常说:“朝中大事,众人不能决断的,请教王公无不迎刃而解。”王彪之以年老为由,上疏请求退职,诏令不许。改任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谢安打算重新营造修建宫室,王彪之说:“中兴之初,先帝在江东即位,极为简陋,元帝、明帝也不曾改变建制。苏峻之乱时,成帝止息起坐于兰台,几乎无法避寒暑,因此才修建宫殿。与汉魏相比,确定显得狭小俭约,但还不至于破陋不堪,大体介于豪华与简陋之间,现在只需根据情况增添修补就行了。强寇未灭,正是休兵养士的时候,怎可以大兴土木,搅扰百姓呢!”谢安说:“宫殿不富丽豪华,后世会说今人无能。”王彪之说:“担负天下重任,当以国家大事为重,政治公正清明,岂能以建造屋宇来显示才能呢!”谢安无法改变他的主张。因此在王彪之逝世之前,晋室宫殿始终未加改造。

朝廷加封王彪之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王彪之不受。病重,孝武帝派黄门侍郎问其病痛,赐钱三十万以求取良医妙药。太元二年(377),王彪之病逝,终年七十三。朝廷便以光禄大夫作为封赠,谥号为简。王彪之有二子:长子王越之,为抚军参军;次子王临之,官至东阳太守。

(原文)方之汉魏,诚为俭狭,复不至陋,殆合丰约之中。
(译文大意)这个方法来自于汉、魏,这可是真诚为节俭所布置,因此显得很狭窄,但不至于落后,大概正合丰韵简约之风啊。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七·李固言传
【原文】
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擢进士甲科,江西裴堪、剑南王播皆表署幕府。累官户部郎中。温造为御史中丞,表知杂事,进给事中。将作监王堪坐治太庙不谨,改太子宾客,固言上还制书曰:“陛下当以名臣左右太子,堪以慢官斥,处调护地非所宜。”诏改它王傅。固言再迁尚书右丞。
  李德裕辅政,出固言华州刺史。俄而李宗闵复用,召为吏部侍郎。州大豪何延庆横猾,哗众遮道,使不得去,固言怒,捕取杖杀之,尸诸道。既领选,按籍自拟,先收寒素,柅吏奸。进御史大夫。
  太和九年,宗闵得罪,李训、郑注用事,训欲自取宰相,乃先以固言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坐党人,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训自代其处。训败,文宗颇思之,复召为平章事,仍判户部。
  群臣请上徽号,帝曰:“今治道犹郁,群臣之请谓何?比州县多不治,信乎?”固言因白邓州刺史王堪、隋州刺史郑襄尤无状。帝曰:“贞元时御史,独王堪尔。”郑覃本举堪,疑固言抵己,即曰:“臣知堪,故用为刺史。举天下不职,何独二人?”帝识其意,不主前语,因称:“《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闻德宗时多阙官,宁乏才邪?”固言曰:“用人之道,随所保任,观称与否而升黜之,无乏才矣。”帝曰:“宰相用人毋计亲疏。窦易直为宰相,未尝用姻戚。使己才不足任天下重,自宜引去;苟公举,虽亲何嫌?用所长耳!”帝不欲大臣有党,故语两与之。
  俄以门下侍郎平章事为西川节度使,诏云韶雅乐即临皋馆送之。让还门下侍郎,乃检校尚书左仆射。始置骡军千匹,又募锐士三千,武备雄完。武宗立,召授右仆射。会崔珙、陈夷行以仆射为宰相,改检校司空兼太子少师,领河中节度使。蒲津岁河水坏梁,吏撤笮用舟,邀丐行人。固言至,悉除之。帝伐回鹘,诏方镇献财助军,上疏固谏,不从。以疾复为少师,迁东都留守。宣宗初,还右仆射。后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卒,年七十八,赠太尉。
  固言吃,接宾客颇謇缓,然每议论人主前,乃更详辩。
【注释】
1、累官:谓积功升官。唐王维《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诗:“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宋史·赵挺传》:“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
2、还制: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制书中的违误过失。《新唐书·许孟容传》:“浙东观察使裴肃诿判官齐揔暴敛以厚献,厌天子所欲。会肃卒,帝擢揔自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揔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十三·还制》:“唐宋有祖宗家法,故给事、补阙皆得还制执争。”
3、调护:调教辅佐。《史记·留侯世家》:“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裴駰集解引如淳曰:“调护犹营护也。”《新唐书·裴炎传》:“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4、辅政:辅佐治理政事。《汉书·萧望之传》:“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晋干宝《晋纪总论》:“受遗辅政,屡遇废置,故齐王不明,不获思庸于亳。”《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
5、横猾:强横刁猾。宋苏舜钦《哭师鲁》诗:“二边方横猾,四海皆疮疣。斯时忽云亡,孰为朝廷忧。”《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文武将吏往往潜与贼通…… 式(王式)阴察知,悉捕索,斩之,刑将吏尤横猾者。”
6、哗众:用浮夸的言行使众人兴奋激动。《隋书·经籍志三》:“俗儒为之,不顾其本,苟欲哗众,多设问难,便辞巧说,乱其大体。”
7、遮道:犹拦路。《史记·陈涉世家》:“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陈王出,遮道而呼涉。”《梁书·刘孝绰传》:“小生之诋,恐取辱于卢江;遮道之奸,虑兴谋于从事。”唐高骈《赴西川途经虢县作》诗:“红额少年遮道拜,殷勤认得旧将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见有挑葵花灯来者,遮道苦求,可免灾难。”
8、领选:谓兼管荐举官吏之事。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建元二年,迁尚书左仆射,领选如故。”《新唐书·杜如晦传》:“进位尚书右仆射,仍领选。”《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胡三省注:“领选者,领吏部选。”
9、按籍自拟:按照籍贯自己拟任(官员)。
10、收:收容;收用;收录。
11、寒素:门第寒微、地位低下。又指清苦简朴。
12、柅:止。张明弼《避风岩记》:“天亦哀山灵之寂寞,伤水伯之孤清,故特牵柅余舟,与彼结一日之缘耶?”
13、用事:执政;当权。《战国策·秦策三》:“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灵、献之世,阉宦用事,群奸秉权。”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事>序》:“方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14、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15、徽号:褒扬赞美的称号。旧时专指加给帝王及皇后的尊号。每逢庆典,可以屡次加上,每次通常加两个字,尽是歌功颂德之词。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尊号》:“秦汉以来,天子但称皇帝,无别徽号,则天垂拱四年,得瑞石于洛水,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其石为宝图,于是群臣上尊号,请称‘圣母神皇后’。”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二》:“熙宁中,因上皇帝尊号,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上终不允,曰:‘徽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实!’”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因又降诏,归美神考哲宗,用告成功。上亲加上两朝徽号,令庙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连篇累牍,犹如徽号一般的别号。”又如,清叶赫那拉氏的徽号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见《清史稿·后妃传》。
16、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宋王安石《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王闿运《<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17、无状:没有功绩。《史记·夏本纪》:“(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唐元稹《裴誗充河南节度判官制》:“尔等佐钊,斯任不细,苟或无状,其思有尤。可依前件。”宋叶适《始议一》:“然宰辅无状,踵失策,继旧盟,卒亦黾勉割四要郡畀之。”
17、抵:通“诋”,诋毁。
18、不职:不称职。
19、姻戚:犹姻亲。《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宅相荣烟戚,儿童惠讨论。”宋陈亮《祭妻弟何少嘉文》:“恩莫隆于姻戚,义莫重于朋友。”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近时士大夫子孙之于父祖者弗论,至于婣戚乡党,转相徵乞,动成卷帙。”《红楼梦》第九五回:“椒房姻戚未便久羁,请在外宫伺候。”
20、两与:两方面都赞同。与:动词,赞同。
21、云韶: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晋曹毗《江左宗庙歌·歌哀皇帝》:“愔愔《云》《韶》,尽善尽美。”《隋书·许善心传》:“驰声南董,越响《云》《韶》。”宋范成大《真定舞》诗:“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
22、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舞乐。周代用为宗庙之乐的六舞,儒家认为其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奉之为雅乐的典范。历代帝王都循例制作雅乐,以歌颂本朝功德。《论语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2·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汉书·礼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枪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是时,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宴乐’。”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乐通一》:“唐乐律吕主旋宫之法,以五音加二变……为雅乐八十四调。”清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凉州龟兹奏宫庙,汉魏雅乐随波涛。”
22、让还:辞让、退还。《后汉书·桓荣传》:“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新唐书·藩镇传·杨志诚》:“而遣部将王文颖入谢,让还所命。”宋宋祁《赐田况让识不允诏》:“嘉此成效,已令进秩,何循谦执,乃乞让还。”
23、邀丐:阻截索求。《新唐书·李固言传》:“蒲津岁河水坏梁,吏撤笮用舟,邀丐行人。”
24、謇缓:出言迟钝缓慢。《新唐书·李固言传》:“固言吃,接宾客颇謇缓,然每议论人主前,乃更详辩。”
25、议论: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宋史·岳飞传》:“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巴金《<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作者随时随处发表的这一类议论,就在当时看,也不见得都正确。”
26、人主:人君,君主。《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史记·高祖本纪》:“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新唐书·吴兢传》:“夫人主居尊极之位,颛生杀之权。”鲁迅《三闲集·流氓的变迁》:“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但那第一步,是在说动人主。”
27、详辩:逻辑周详,口齿流利。详:周详;周到。辩:辩给;口才好。
【译文】
李固言,字仲枢,他的祖先是赵人。高中进士甲科,江西人裴堪、剑南人王播都上表请他任幕府之职。(他)不断升官官至户部郎中。温造做御史中丞,上表(推荐他)做知杂事,升任给事中。将作监王堪因为督建太庙不谨慎,改任太子宾客,李固言上奏请皇帝收回诏令说:“陛下应当用名臣侍奉太子左右,王堪因为工作怠慢贬官,将他安排在辅佐太子的位置上不合适。”(最后)皇帝重新下令(让王堪)改任其它王子的老师。李固言两次升迁做尚书右丞。
  李德裕入朝辅政,将李固言贬黜出京任华州刺史。不久李宗闵再次被启用,征召(李固言)做吏部侍郎。州里大族何延庆横暴狡猾,组织众人堵在路上,使他不能离开,李固言怒,逮捕他用杖杀了他,并陈尸于道。接任吏部侍郎后,按籍贯自拟,先收取寒素之人,贬斥吏奸吏。升任御史大夫。
  太和九年,李宗闵获罪,李训、郑注执政,李训想自己担任宰相,就先任命李固言做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不久因党祸之事,被贬出京做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训自己代替他的宰相之职。李训势败,文宗非常想念李固言,又征召他做平章事,仍执掌户部。
  群臣请求给皇帝增加徽号,皇帝说:“如今治国之事还很多,群臣的这一请求说的是什么?近来州县很多不太平安定,是不是呢?”李固言于是禀报说邓州刺史王堪、隋州刺史郑襄尤其不像话。皇帝说:“贞元年间的御史,只剩下一个王堪罢了。”郑覃原本举荐了王堪,怀疑李固言(要)诋毁自己,就说:“我了解王堪,所以任命他做刺史。全天下不称职的官员,岂止这两个人?”皇帝明白他的意思,不再主张刚才的话,就说:“《诗经》上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听说德宗时很多官位空缺,难道是缺少有才干的人吗?”李固言说:“用人之道,(在于)有人推荐保举而选任,(然后)考察(他们)称职与否来提拔或贬降他们,不是缺少有才干的人。”皇帝说:“宰相用人不能考虑亲疏远近。窦易直做宰相,不曾重用自己的姻亲。如果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任天下的重任,应当自行隐退离开;如果是公正地举荐贤才,即使是亲戚又何需避嫌呢?重用擅长之人罢了!”皇帝不希望大臣有党系,所以话里面对他们两个人都表示了赞同之意。
  不久(李固言)凭门下侍郎、平章事的身份做西川节度使,皇帝诏令(乐人)以云韶雅乐亲临临皋馆为他送行。(李固言)谦让辞掉了门下侍郎之职,于是授予他检校尚书左仆射之职。(李固言到任后)先是准备了一千匹骡子组成骡军,又招募三千精锐之师,武备完善。武宗即位,征召他回京任右仆射。正遇上崔珙、陈夷行凭仆射的身份做宰相,(李固言)改任检校司空兼太子少师,代理河中节度使。蒲津每年黄河水都冲坏堤坝,官吏就撤除竹索改用舟船,阻截索求行人。李固言到任后,全部废除了这些做法。皇帝讨伐回鹘,诏令地方藩镇进献财物助军,李固言上疏坚决劝谏,皇帝没有听从。(后来李固言)因病又做少师,升任东都留守。宣宗初年,复任右仆射。后凭太子太傅的身份分管东都。去世,享年78岁,加赠太尉。
  李固口吃,与宾客结交是出言很是迟钝缓慢,然而每当在皇帝面前议论朝政时,却更加周详流利。

The Han, Cheng Jian is narrow, the complex not to humble, almost Hefeng about.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请公不惮劳遄行,及其未至备之,文言文翻译 方之汉魏,诚为俭狭,复不至陋,殆合丰约之中翻译 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职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翻译 翻译诗词. 绮能组什么词 绮可以组什么词? 绮能组什么词? 绮能组什么词语 七律长征写作背景 40个成语故事 50五十字内 急寻六年级语文试卷(要难一点的,谢谢,在下不胜感激) 求语文古诗文赏析中诗词使用的手法和与其对应的好处,如使用比喻... 勇往直前的直是什么意思 “勇往直前”是什么意思? 勇往直前是什么意思 勇往直前是什么意思? 方之汉魏,诚为俭狭,复不至陋,殆合丰约之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之汉魏 诚为俭狭翻译 彪之 以 球 为狱主 身无王爵 非廷尉所料 不肯受 翻译 《大唐起居注》内容与其他史书所记有什么样的出入? 李世民有没有篡改历史?证据是什么? 唐朝保存至今的史书有哪些? 请问李世民是唯一查看过起居注的帝王吗?他为什么又允许史官将他... 描写“公司十周年庆”的诗句有哪些? 爱著鹅黄金缕衣是什么意思 公司十周年庆祝福语 万物箫瑟是什么意思 如何评价《怦然心动》这部电影? 如何评价《怦然心动》这部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怦然心动》? 如何评价快看漫画怦然心动 不吃不休息的成语是什么 关于“不喝酒”的成语有哪些? 不想吃饭成语是什么 形容不吃不休息的成语有哪些? 夸加什么偏旁组成什么字能组什么词. 夸字加什么偏旁可以组哪些词?组词两个以上 “夸”加什么偏旁可以组成新的字,怎么组词? “夸”加上一个偏旁能组成什么字? 纳兰容若的《浣溪沙》翻译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 浣溪沙翻译 浣溪沙 翻译 五颜六色造句,用五颜六色怎么造句 五颜六色造句 用“五颜六色”造句 五颜六色怎么造句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不什么不什么 什么不什么身的4字成语 不什么而同四字成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