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恼羞成zhidao怒、怒不可遏、勃然大怒、怒发冲冠、狂风怒号、心花怒放、嬉笑怒骂、喜怒哀乐、敢怒敢言、怒形于色、喜怒无常、老羞成怒、怒气冲冲、怒火中烧、戟指怒目、息怒停瞋、鲜衣怒马、藏怒宿怨、发怒冲冠、金刚怒目、发怒穿冠、疾言怒色、积羞成怒、怒气冲天、羞恼成怒、怒目而视、怒猊渴骥、赫然而怒、睚眦之怒、众怒难犯、怒气填胸、春笋怒发、迁怒于人、回天怒人怨、冲冠怒发、雷嗔答电怒、冲冠发怒、怒火冲天、横眉怒目、心花怒发、东怨西怒、众怒难任、室怒市色、雷霆之怒、怒目切齿、惊风怒涛、怒目横眉、恼羞变怒、人怨天怒、人怨神怒、老羞变怒、惊涛怒浪
表示愤怒的成语有很多,比如:恨之入骨、咬牙切齿、怒发冲冠、横眉怒目、暴跳如雷。
一:恨之入骨[ hèn zhī rù gǔ ]
1. 【解释】: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2. 【出自】:《东周列国志》十七回:“蔡哀侯始知中了息侯之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9计,恨之入骨。”(意思:蔡哀侯知道中了息侯的计谋之后,对之痛恨到了极点。)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痛恨到极点。
二:咬牙切齿[ yǎo yá qiè chǐ ]
1. 【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2. 【出自】: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意思:为这些事咬牙切齿,是那些犯人面色恐惧的发亮。)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三: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
1.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 【出自】:《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意思:盗跖听说孔子求见勃然大怒,双目圆睁亮如明星,头发怒起直冲帽顶。)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
四:横眉怒目[ héng méi nù mù ]
1. 【解释】: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2. 【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3.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谓语、状语;指怒目而视。
五:暴跳如雷[ bào tiào rú léi ]
1. 【解释】: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2. 【出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意思:我家中有父亲兄长 性情暴躁。)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盛怒时的样子。
怒发冲抄冠、
怒不可遏、
喜怒哀乐、
鲜衣怒马、
心花怒放、
喜怒不形于色、
恼羞成袭怒、
狂风怒号、
怒火中烧、
雷霆之怒、
勃然大怒、
嬉笑怒骂、
金刚怒目、
喜怒无常、
老羞成怒、
满腔怒火、
怒气冲冲、
怒形于色、
怒气冲天、
怒火冲百天、
天怒人怨、
嘻笑怒骂、
怒目相视、度
怒目而视、
众怒难犯、
戟指怒目、
敢怒而不敢言、
迁怒于人、
横眉怒目、
春笋怒发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藏怒宿怨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春笋抄怒发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东怒西怨 比喻迁怒于人。
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愤怒袭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赫然而怒 形容百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横眉怒目 形容怒视的样子。
戟指怒目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金刚怒目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老羞成怒 由于羞度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恼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怒不可遏 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