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蝉喘雷干:拼音[ chán chuǎn léi gān ]。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出自前蜀·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2、焦金流石:拼音[ jiāo jīn liú shí ]。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出自南朝·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3、燋金烁石:拼音[ jiāo jīn shuò shí ]。使金石销熔,形容天很酷热。出自北齐·刘昼《新论·大质》:“大热煊赫,燋金烁石。”
4、大旱云霓:拼音[ dà hàn yún ní ]。云霓:下雨的征兆。 好像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5、天干物燥: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33拼音[ tiān gān wù zào ]。形容天气太干,物品也干燥。极易起火。
6、烟熏火燎:拼音[ yān xūn huǒ liǎo ]。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7、唇焦口燥:拼音[ chún jiāo kǒu zào ]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出自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8、旱魃为虐:拼音[ hàn bá wèi nüè ]。旱魃:古代传说中能赞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出自《诗经·大雅·云汉》:“旱魁为虐,如惔如焚。”
1、不干不净
成语拼音:bù gān bù jìng
成语解百释: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2、口干舌燥
成语拼音:kǒu gān shé zào
成语解释: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3、大动干戈
成语拼度音:dà dòng gān gē
成语解释: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专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4、干净利落
成语拼音:gān jìng lì luò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5、干卿底事
成语拼音:gān qīng dǐ shì
成语解释: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成语出处:《南唐属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唇焦口燥】: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唇焦舌干】:说抄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管秃唇焦】:管:笔管,指笔;焦:干燥。笔写秃,嘴唇说干。比喻办事交涉很费力。
【焦心如焚】:焦:干燥到极点。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百苦心劝说。
【手龟足趼】:龟:龟裂,指皮肤因干燥而裂开口子。
【烟熏火燎】: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燥荻枯柴】:荻:荻草,似芦苇。干燥的荻草,干枯的柴木。指易燃之物。
【炙冰使燥】: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度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