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凿壁偷光
古时有一个读书人名叫匡衡,家贫,买不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8起蜡烛,而隔壁人家却经常灯火辉煌,他便偷偷凿穿墙壁,借隔壁透过来的光而读书。
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先说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抄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该故事已见“引锥刺股”条,此不详述。后知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囊萤映雪
“囊萤”是说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于是抓来萤火虫放在口袋里借光的故事。“映雪”指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借道着这大雪微光看书的故事。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百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苏秦先度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知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道好脸色,连版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权悬梁,锥刺骨”便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