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明则静,静则虚,虚则无为而无所不为也!.....
“无为而至,及无为而无不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为”追求的是奉献,“无为”的结果,恰恰也成为“有所作为”。
“明则静,静则虚,虚则无为而无所不为也”。明晓事物的道理,那么人心就会很安静,人变得安静之后,就会参透世间万物皆是虚空,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就会无为,无为也就是无所不为了。
“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在高处放声歌唱。
“有为无需惊天动地,无为其实无所不为”。不用任何刻意的外力来干涉宇宙自然万物的发展,顺其发展,则事物会按照内在规律自然的发展,这种无为的做法达到妄图干涉来达到的目的,这便是进入到了无所不为的境界。...
--------所以,佛经,道德经从来不是叫人消极,什么都不做的
--------佛经叫人要修行----无所住而能生其心
--------道德经叫人----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7a64e78988e69d83363
--------迷人不解其中意,四处与他人说佛道是避世消极。
无为告诉我:无生无灭,无始无终; 对于虚幻之物不要过分执著,要真确认识自我 .........
其实在下倒是挺喜欢这句话。不过若改成无为之心而达无不为之境似乎会更好一些。人往往以为缺乏的是选择。其实我们害copy怕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正常逻辑,人会衡量利益的多少和损失的多少,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决定。实百际上我们最怕的是在利益与损失间作选择。所以如果能先一步有无为心,就会看淡损失与利益,在选择时就更从容,而应变之法也就更多,更有效。那样还有什么是度不可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