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十番棋的规则,在中国古代和普通对局没有区别。而在日本时则是采取升降制复,在胜负相差4局(制4:0或5:1或6:2,)时负方即降半先,也就是所谓的先相先(三盘里上手两盘下白棋)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十番棋对局是:
黄龙士和徐星友的血泪十局,
范西屏和施襄百厦的当湖十局,
吴清源和日本超一流高手(木古实、雁度金准一、藤泽库之助、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岩本熏、高川格,木古实等)知的十番棋决战,吴清源全部取胜。
因此尽管吴清源没有取得一个头衔道战冠军,但被公认为“无冕之王”、“昭和棋圣”。
十复番棋的规则,在中国古代和普通对局没有区别。而在日本,十番棋是争棋的一种形式,则是采取升降制,黑棋不贴目,互换先后手,在胜负相差4局(4-0,5-1,6-2,7-3)时负方即降半先,也就是所谓的先相先(三盘里上手两盘下白棋),之后是让先。
正常是10盘要下到完,这样才可以分清棋分,不过通常十番棋一方将另一方降为让先的时候整个十番棋就结束了。不过也有中途中断的例子,1941年6月,吴清源与雁金准一的十番棋开始。至1942年,吴清源四胜一负领先,因制顾及名誉问题,主办方停止了之后的所有的对局。
2014年举行的古李十番棋比赛采用中国围棋规则,黑贴3又3/4子,用时为每方4小时保留时间,5次1分钟读秒,中午不封盘。赛制为十局制,先胜六局者为zhidao最终获胜方,比赛即宣告结束。比赛总奖金为税前500万元人民币,胜者全得,负者为20万元;若双方5比5打平,则奖金平分。
1、吴清源是日籍华人。
2、简介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的棋客,并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棋席,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
3、成就
19岁对阵本因坊秀哉。
十番棋击败所有同时代高手。
提出新布局理论。
大雪崩内拐等7a64e4b893e5b19e337独创性的吴清源定式。
4、评价
赵治勋说:吴先生不容分说的转换。吴清源先生的棋完全是随机应变的好棋,那没有丝毫破绽的灵活转身,使我一下子就着迷了。我认为先生的下法,好像总是在侦察什么似的。由于吴先生的全盛时期,是站在必须打败不贴目的黑棋的立场上,所以也只有采取这种不留余地的疾风骤雨般的快速战法。虽然吴先生从青年时代、新布局时代起,就是快速的棋风,而在全盛时期则更进一步,达到了玄妙的境界,再加上那出类拔萃的才能,更如虎添翼。因此,当时和吴先生对局的人,一定会有无法抵抗的感觉。吴先生的真髓是自由的精神,吴先生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干脆利落地去主动挑战,这种快速战法,当然是伴随着特殊的狠劲。我认为自己棋的气质十分适合于采取吴先生的下法。《吴清源全集》我已打过三遍,现在已经是第四遍了。
那个年代等级森zhidao严。从先相先,到常先,到2子。下棋都是有棋份的。这些棋份就表示对局着得差距。比如名人跟一个一段下可能要让2-3子,6段跟4段下可以常先。这是一种棋力的象征。
如果吴清源先生跟藤泽朋斋下,两个都是九段,应该分先的。可是朋斋被10番棋打降级了,到先相先了,那么以后他跟吴清源下棋的时候只能多拿黑棋版,当时黑棋不贴目,拿黑棋是有优势的,多拿黑棋就表明他的棋艺不如吴清源。
因为那个年代的围棋黑棋先行是不用贴目的,所以黑棋先走有优势。所以先相先的话,下手3局中有2局拿黑棋,黑棋不贴目当然占据优势。意思是下手被认为三局中只有拿两局黑棋才能跟上手抗衡,当然也就意味着下手实力不如上手了。现在的围棋黑棋要贴目,所以拿黑拿白无所谓了,所以即使先相先的棋份就没意义了。
至于十番棋的规则,在中国古代和普通对局没有区别。而在日本时则是采取升降制,在胜负相差4局(4:0,5:1,6:2,)权时负方即降半先,也就是所谓的先相先(三盘里上手两盘下白棋) 。前面是分先,如果你4:0了。那么我就要降棋份了,下面变成每3局中我黑棋两盘,白棋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