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嘉靖皇帝,本来是个工作勤奋的好皇帝,能力也比较出众。但就因为发生了一件关于“名分”的事情,让他与大臣们成了仇敌,直接导致了他的消极怠工,整整二十七年不上朝。
话说1521年,明朝的正德皇帝驾崩了。正德皇帝是明朝著名的个性皇帝。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好色,二是尚武。因为好色,专门建立了豹房,收罗了一大堆女人,供他享用;因为尚武,动辄就亲自担任大将军,御驾亲征,而且还能打胜仗。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5
但正德皇帝比较短寿,死时只有30岁,而且因为过于淫乱,被掏空了身体,没有留下子嗣。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既然没有儿子继位,那就只能选兄弟了。很遗憾,他也没有兄弟。他之所以没有兄弟,是因为明孝宗也是一个著名的个性皇帝。明孝宗的个性表现在,他信奉“一夫一妻制”,终生只有一个女人,也就是他的张皇后。张皇后为他生了俩儿子,长子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而次子,很小就夭折了。于是,正德皇帝就成了独苗。
既然血缘最近的继承人找不到,那就只好扩大范围,从正德皇帝的堂兄弟中选择了。选来选去,最终选中了14岁的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嘉靖继位后,为了处理好名分的问题,大臣们就要求嘉靖先过继给明孝宗当儿子,然后再继承皇位。看起来,这样是顺理成章的。
可是,嘉靖不同意。因为,如果他过继给了明孝宗当儿子,按照名分,那么他的亲爹兴献王就成了他的叔叔,而且还是他的臣子。这让与父母感情很深的嘉靖难以接受。
于是,针对这个问题,嘉靖与大臣们之间就开始了长时间的扯皮。
大臣们的依据是,要想当皇帝,先得当儿子,这是祖宗礼法;嘉靖的依据是,让自己的父亲称臣,是不孝,这是更大的礼法。
各有依据,各自坚持,互不相让,于是嘉靖与大臣们的关系变得极差。当然,后来嘉靖凭借自己的权力和手腕,取得了胜利——他把自己的亲爹更名为“兴献帝”,搬到了太庙接受祭祀;把自己的大伯明孝宗则称为“皇伯考”——也就是说,他继承了大伯明孝宗的皇位,但没有过继给明孝宗当儿子,也就是“继统不继嗣”。这件事最大的后遗症,就是让嘉靖对迂腐的大臣们充满了鄙视和恨意,从而导致他开始了不合作的态度,坚持二十七年不上朝。
嘉靖的怠政,直接影响了他的后世子孙们,尤其是他的孙子万历皇帝,更是照着葫芦画瓢,三十年不上朝。而正是万历的怠政,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所以大家都说,“明朝之亡,实亡于万历。”
附: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 他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明世宗(1507—1566)朱厚熜,汉族。1521--1566 年在位,年号嘉靖,明宪宗庶孙,兴献王朱祐杬嫡一子,母蒋氏。谥号“钦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明世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明神武堪比朱元璋,也有人说他昏庸无能,痴迷于炼丹。但是,不能否认,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痴于修道,他也并没有完全不理会朝政。
明世宗是个极其聪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能与之打交道的,也只有严嵩这类的官场老手。总而言之,明世宗不是一个好皇帝,却也不是个无能的昏君。朱厚熜是兴王朱祐杬的独子,幼时聪敏,兴王亲授书史,通《孝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4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重礼节,遇事有主见。其母子入宫前与礼部已有两次争议。即位后,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及众多朝臣又发生冲突,史称“大礼议”,经过两年多的争辩,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朱厚熜的意愿终于得以实现。这些事充分显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时即刚愎自用、专横暴虐的性格。
朱厚熜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渐”等奏疏出现。特别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他被吓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严嵩横行乱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扰不断,有识的官员不能为国出力,甚至惨遭屠戮。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于乾清宫,年60岁。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前二十年中颇有作为,以不因循守旧的革新精神开创了中兴局面,他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打破传统、体恤士农工商、有利社会发展的一面,还应当看到,他的时代的许多建筑,如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钟祥的明显陵、元佑宫等,至今仍显现着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风采,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但在嘉靖二十一年之后日益腐化,朝政日坏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4,大礼议杖笞群臣、崇奉道教并祸及自身、寻兴大狱、误用佞臣、刚愎自用、局势动荡不堪。嘉靖帝是个极其聪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却十分小气,又喜欢乱花钱,也很要面子,能与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徐阶、严嵩这类的官场老手。
嘉靖帝执政的四十五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发展的、纺织品和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的时代。”
嘉靖帝和他父亲读圣贤书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历史上还是不多见。这也可与他在礼仪之争时的强硬态度联系起来,除了与前朝老臣争权的因素之外,嘉靖帝更在乎的是要为他敬爱的父母争名分,因此他不顾自己势单力薄,在群情汹涌之中,毅然要为自己父母争得更为尊荣的地位。嘉靖帝是个十足的孝子,但他逞一己的私孝而不顾天下公义,终究太小气太狭窄,有违宽阔浩荡的为君之道,后人说他是“中材之主”,似可认作确论。
后世的史家说嘉靖除了他自己和他父母,他没有爱过任何人。在四十五年的统治中,杀大臣杀言官,他毫不留情,连后宫中都到处弥漫着他的强横。嘉靖帝与儿子们的关系也说不上融洽,他一直到死都没有立太子。可以说在他父母去世后,嘉靖帝已经没有可以温馨相处的人。每逢节日和他父母的忌辰,嘉靖帝总要屏退众人,向父母的灵位长跪,流泪默祝,神情惨楚,让偷偷窥见的宫女也为之动容,也只在这时,刚强的皇帝才显出骨子里的些许温情与脆弱。
明世宗(1507—1566)朱厚熜,汉族。1521--1566 年在位,年号嘉靖,明宪宗庶孙,兴献王朱祐杬嫡一子,母蒋氏。谥号“钦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明世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明神武堪比朱元璋,也有人说他昏庸无能,痴迷于炼丹。但是,不能否认,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痴于修道,他也并没有完全不理会朝政。 明世宗是个极其聪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能与之打交道的,也只有严嵩这类的官场老手。总而言之,明世宗不是一个好皇帝,却也不是个无能的昏君。 朱厚熜是兴王朱祐杬的独子,幼时聪敏,兴王亲授书史,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重礼节,遇事有主见。其母子入宫前与礼部已有两次争议。即位后,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及众多朝臣又发生冲突,史称“大礼议”,经过两年多的争辩,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朱厚熜的意愿终于得以实现。这些事充分显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时即刚愎自用、专横暴虐的性格。 朱厚熜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渐”等奏疏出现。特别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他被吓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严嵩横行乱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扰不断,有识的官员不能为国出力,甚至惨遭屠戮。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5月十四日,朱厚熜卒于乾清宫,年60岁。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