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这个问题关系到生命的本性倾向问题,鹤立鸡群只是外在环境与自身本性冲突的结果。不过对于动物本身,这个故事似乎不具有准确的合理性。
首先,鹤立鸡群这个故事里是以鹤的主观性来描述,指的无论外在抑或内在,都是以鹤的角度来观察外在环境变化。因此,我认为鹤立鸡群只是外在环境与自身本性冲突的结果。本性(这里引用宗教词语)是生命本身的思维倾向,确切来说每个生命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因为从思维诞生,生命所获得的一切信息皆是通过眼耳口鼻等接受信息,在通过大脑分析得出的结果,故此,会生出鹤的自我感觉,鹤立鸡群。倘若鹤,对鸡群的留恋过重,对鸡群的任何变化皆会认为合理,那他自己便会尝试改变自己的一切,以便于与鸡群的状态一致,他只会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怪鸡,而不会生出他自己是美丽的、声音是好听的、鸡群则是唧唧歪歪、外貌也是不好的等等想法,从而导致鹤立鸡群。
其次,这篇故事加入了人类思维的描述,与其说鹤立鸡群,不如说能力出众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这里之所以用“出众”,而不用“能力高”,是因为这类人的出众性是有限度的,并未有逆天效果,改变整个鸡群世界观的能力。故此,鹤立鸡群在动物界合理性很低。鹤的苦恼在于“飞”,如果他能飞,那觅食范围会扩大,会寻觅到食物丰富的地带,从而改变整个鸡群的生活质量,那他必然在鸡群中取很高地位,也能改变那小母鸡的看法。那时,鹤立鸡群的结果,对于鹤本身来说也不再是问题。
最后,以故事合理性来说,我觉得动物的母性大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3于人性,成熟的人性大多理性很重,因此对不寻常的突变具有恐惧性,以及危机感。动物则不然,我记得网上有图片,一只成熟大母鸡,将两个小猫咪搂在翅膀下,可见动物的单纯性很难造成鹤立鸡群之感。那么上面故事的结局,很可能是鹤终身不会飞翔,也不会生出鸡群叫声不好,个头不高,羽毛不漂亮的感觉,相反他会认为自己丑陋,一直以为自己是特殊的公鸡,直到死亡。
若就人维来论述,鹤立鸡群是人对自我的肯定性与周围环境不和所造成,他忽略了大环境所需要的平稳性,以及大众化情感倾向。这与人的感性有关,比如,许多老人,他们熟悉了一生所生活的环境,并不喜欢接受新事物,他们爱哼哼我们难以接受的乡村老歌,他们喜欢土里刨食的生活,所以鹤的想法,他们是不能接受,甚至认为那是小流氓的想法。本身,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没有绝对正确性,鹤立鸡群,只是因为他站在高的地方望脚下,那么他看到的,想到的,自然与别人不同。真正的智者,是懂得适应,隐藏,待到时机合适之时,自会向天绽放。
自恋的家
其实你认为自己很聪明是你很有信心,但是人不可骄,你应该要虚心一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希望你能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