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宁拆十座庙 ,不毁一门婚(亲)”
这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传统理念,也是民间的民俗传统,不是出于典故zhidao。
意思是拆散别人的婚姻是很恶劣的事,比拆庙还坏要受到报应的。
庙拆了可以再盖内,神本来就是宽容的伟大的善解人意的大爱众容人的。而毁人一桩婚,是毁了一个家庭上下三代人的幸福,造成的痛苦和过失无法弥补。
传说在古代有一位叫做葛鼎鼎的读书人,他每次经过学堂的时候,必定会经过一座土地庙,每次经过的时候,土地庙里的神必定会起立以表示尊敬读书人,因为葛鼎鼎有中状元的深厚功德,将来是状元的不二人选。
但是每一次葛鼎鼎从庙里经过,土地神就要起立一次,着实麻烦。因此,有一次,这个土地神就托梦叫庙祝在自己的神像前弄一块屏风遮挡,这样就看不见葛鼎鼎了。看不见自然就不用载站起来了。
庙祝接受指令后,准备好了一切事物,选好了日子。但是,就在庙祝要行动的时候,土地公又托梦对庙祝说不用了,因为那个葛鼎鼎经常替别人写离婚书,把福德都耗尽了,中不了状元了,自己也就不用再起身了。
扩展资料
俗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它的意思毁坏别人的婚姻罪孽很大,甚至比拆掉十座庙的行为还要恶劣。
当然了这只是打了一个比方而已,对道教来说,庙里塑造的神像经过开光以后,意味着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拆掉庙、毁坏神像是一种罪孽很深的果报。
婚姻在古代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在《礼记》中有这么一段话:“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昏礼指婚娶之礼,婚姻不仅仅是夫妻两个人的事,它还担负着上要奉祀宗庙、祭祀祖先,下要传宗接代的责任,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古代,婚姻成为当时社会制度的基石。
所以破坏别人婚姻也是对和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39谐社会的一种破坏,道教劝善典籍《太上感应篇》认为,破坏别人的婚姻的行为是一种恶行,不可为之。
宁可拆了十座庙宇,也不破坏一门亲事。
婚姻很重要,不允许轻易拆散
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
它的意思是宁愿拆十座庙也不去劝一家离婚或者说不阻止一家人的结合。毁字指的外人,悔字指的是自家人。这句话最早以前是媒人说出来的!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传统理念,也是民间的民俗传统,得出的结论是,一家亲比十坐庙重要。意思是警告世人亲情大过天。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扩展资料:
婚姻,泛指适龄男女按照婚姻法在经济生活、精神物质等方面的自愿结合,并取得法律、伦理、医学等层面的认可,一方到另一方家落户成亲,共同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形成人际间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
根据观念和文化不同,通常以一种亲密或性的表现形式被承认,以婚礼的方式来宣告成立。结婚的原因很多,如法律、情感、经济、精神信仰、社会、个人生活、生理心理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双方家长称“亲家”或“姻亲”。
普遍认同一男一女、一夫一妻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1的形式,也有地区认同同性婚姻。在部分地区过去的文化历史及许多古老部落中亦存在其他的婚姻形式,现今某些地区或宗教的法律亦承认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婚姻。
世界上多数国家与地区采用婚姻登记制,在满足其条件下不限制结婚次数。
参考资料:婚姻,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