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掌上明珠、
珠光宝气、
买椟还珠、
字字珠玑、
珠联璧合、
鱼目混珠、复
妙语连珠、
珠圆玉润、
人老珠制黄、
探骊得珠、
二龙戏珠、
珠玉在侧、
明珠暗投、
沧海遗珠、
升山采珠、
米珠薪桂、
老蚌生珠、
好语如珠、
剖腹藏珠、
合浦珠还、
珠围翠绕、
有眼无珠、
合浦还珠、
蚌病zhidao成珠、
珠歌翠舞、
珠连璧合、
米粒之珠、
灵蛇之珠、
明珠投暗、
口吐珠玑
带珠字的成语有珠光宝气、探骊得珠、买椟还珠、人老珠黄、掌上明珠。
1、珠光宝气 [ zhū guāng bǎo qì ]
【解释】: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出自】: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这光芒要是只在字和词,那就象古墓里的贵妇人似的,满身都是珠光宝气了。”
2、探骊得珠 [ tàn lí dé zhū ]
【解释】: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出自】:《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做文章能扣紧主题
3、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人老珠黄 [ rén lǎo zhū huáng ]
【解释】: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3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示例】:真正~不值钱,走了这点点路,果然就吃力起来,我也要回去睡个觉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5、掌上明珠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
【解释】: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
【出自】: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示例】: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不便之处
不值抄一谈
不分上下
不分主次
不分胜败
不分高下
不劳而食
不厌求详
不可估量
不可侵犯
不可分割
不可名貌
不可抗拒
不可缺少
不可胜书
不可轻视
不可避免
不可饶恕
不合实际
不吝金玉
不哑不聋
不啻云泥
不堪收拾
不堪视听
不大对头
不夺农时
不好不百坏
不孝之子
不学面墙
不安本分
不实之词
不宾之士
不少概见
不屑置辩
不左右袒
不干好事
不平而鸣
不弃故旧
不待蓍蔡
不忍释卷
不忘久要
不忘母训
不惜一切
不惜代度价
不惜本钱
不惜血本
不惭屋漏
不惮强御
不懂人事
不成气候
不战而溃
不攻自拔
不明不暗
不明真相
不欺地下
不欺室漏
不此之图
不死不生
不死之药
不毁之制
不毒不发
不治生产
不测之渊
不清不白
不理不睬
不生不死
不畏强御
不留痕迹
不疼不痒
不痒不痛
不瘟不火知
不皦不昧
不相违背
不知大体
不知底细
不知所为
不知所从
不知春秋
不知权变
不知死所
不知虚实
不祥之征
不私其利
不竭之府
不肯一世
不胜杯酌
不荤不素
不落痕迹
不蔽风雨
不藏不掖
不虞之隙道
不见不散
不见圭角
不见舆薪
有眼无珠、掌上明珠、珠联璧合、明珠暗投、珠光宝气
一、有眼无珠
白话释义:比喻百没有识别能力。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举案齐眉》第一 折:“怎比你有眼似无珠。”
翻译:怎么可以和有眼睛却没有眼珠子的你比
二、掌上明珠度
白话释义:拿在手掌里的珠子
朝代:晋
作者:傅玄
出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明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翻译:当初你看我是手掌里的珠子,为什么今天,我丢我进水沟里
三、珠联璧合
白话释义: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律历志》:“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翻译:日月就像美玉结合在一起,五星就像珍珠联串内在一起
四、明珠暗投
白话释义: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以暗投于容道路
翻译:臣子听说明月珠,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
五、珠光宝气
白话释义: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朝代:清
作者:漱六山房
出处:《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
翻译:首饰虽然不多就几件,但是非常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