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大登高、小登高、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
锦、朱雀锦、韬文锦、核桃文锦(见陆刿《邺中记》)、云昆锦、列堞锦、杂珠锦、篆文锦、列明锦(见王子年《拾遗记》)、如意虎头连壁锦(见《太平御览》卷八一五)、绛地交龙锦、绀地句文锦(见《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联珠孔雀罗(见《北齐书·祖珽传》)等。从这些锦名可知有一部分纹样是承袭了东汉的传统的,有一部分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64的结果,如联珠孔雀罗就是。
再据各地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品实物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纹样来看,大凡东汉式的传统纹样,此时画工和工艺技巧都已不及东汉精美,意味着东汉式动物云气纹已经衰退过时,代之而起的服饰纹样可归纳为如下各种类型:
1.传统的汉式山云动物纹
此类纹样盛行于东汉、紧凑流动的变体山脉云气间分列奔放写实的动物,并于间际嵌饰吉祥文字,如1995年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一批魏晋时期的衣物中,有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铭文的山云动物纹锦护膊,保持了汉代传统风格,十分珍贵。
2.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纹或花叶纹
此类纹样在汉代虽已有之,但未成为最主要的装饰形式。且汉代填充的动物纹造型气势生动,南北朝填充的动物纹多作对称排列,动势不大,多为装饰性姿势。汉代填充的花叶纹多为正面的放射对称型,南北朝填充的花叶纹则有忍冬纹等外来的装饰题材。
3.圣树纹
是将树形简化成接近一张叶子正视状的形状,具有古代阿拉伯国家装饰纹样的特征,后至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创立以后,圣树成为真主神圣品格的象征。
4.天王化生纹
纹样由莲花、半身佛像及“天王”字样组成,按佛教说法,在欲界六天之最下天有四天王,凡人如能苦心修养,死后能化生成佛。
5.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纹
圆圈与点子组合的中、小型几何纹样及忍冬纹,此类花纹对日常服用有极良好的适应性,对后世服饰纹样影响很深。从形式上看,也是秦汉时期所未见过的。它的流行当和西域“胡服”的影响有关。
魏晋时复期
秀骨清像:骨格秀气,面相制清雅。
褒衣博带:褒、百博,都是宽大之意。着宽袍度,系阔带。知
秀骨清像,褒衣道博带,魏晋风度:http://360.mafengwo.cn/travels/info.php?id=1310104
丰富多彩、南北交融: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饰的大变动时期,服饰虽然保百留了汉代的基本开三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自有独到之处。北方少数民族流行便于骑射的裤褶服,并且随着南北民族舌勺交流和融合,这种上农下裤饷服装款式也传到了南方。与比同时度,北方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继承自己传统的同时,吸收回外族服饰,改进、创新自己的服饰,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丰富多彩。
褒衣博带,魏晋风度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魏晋时期的人们很讲究风度气韵,于是,轻薄飘逸的“褒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工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答流行服饰。
褒衣博带知的意思: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意思就是,宽大的袍子和带子
出处:《汉道书·隽不疑传》:“褒衣专博带,盛服至门上谒。”因此,这是东汉时期开始盛行属的服饰风格,一直沿袭到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