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不折不挠 [bù zhé bù náo]
【解释】:折:屈服;挠:弯曲copy。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知桡不诎。”
【近义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例句】: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道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茅盾《白杨礼赞》
【成语】 百折不挠
【全拼复】: bǎi zhé bù náo
【释义】: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 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制》:“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例子】: 汉阳民军总司令黄百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蔡东藩、许廑父《民度国通俗演义》第三回)
成语名称 不挠不折
汉语拼音 bù náo bù zhé
成语释义 不弯曲,不屈服。来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成语出处自 宋·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使用例句 慎哉栗知乎!尔毋厉外而懦中也,必也挺拔特立如雪霜之松柏,不挠不折以固其节乎!
★明·方孝孺《道王温子栗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