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路博德:西汉将领
路温舒:西汉文士、官至临淮太守zhidao
路 雄:北魏大将
路嗣恭:唐代大臣
路 隋:唐代大臣
路 岩:唐代大臣
路 振:宋代内大臣、学者
路 皋:宋代画家
路 彬:南宋官吏
路 亨:明代官吏
路 迎:明代大臣
路 扬:已故开国少将
路 遐:已故开国少将
路宝银:已故青海省军区政委
路甬祥: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一、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三、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帝挚子玄元, 尧时于中路。夏代为侯国,子孙以国为「路」氏。
二: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有潞子国,在今(唐代)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参看「潞」氏条。又《姓氏急就篇注》云:「路」,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因以为县(即潞县),居者氏焉。
三: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云: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没路真」氏,进入中原后改为路氏。家族名人路振,字子发,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间(公元990 - 994年)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左司谏等。振文词秀美,尤善词,多警句。科举时,宋太宗试《卮言日出赋》,应试者数百,名人亦有难色。时振尚不知名,然其赋典故尤丰,太宗十分赞许。
路博德
西汉西河郡平州人。任右北平太守,随霍去病出征有功,封符离侯。后封伏波将军,伐破南粤。地望分布河北大名县,河南襄城县,河南开封,河南洛阳市《姓纂》的有关路姓记载是这样的:“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望出阳平、襄城、陈留。东阳、河南。”由此看来,路姓始祖的繁荣滋长于潞子一带,已经有了悠长的5000年时间,他们当初是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异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姓纂系此时之作),便已经从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渐迁到了陕西的阳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陈留等地,可见得路姓子孙的播迁,也跟其他许多古老的姓氏一样,是自北而南,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的。
不过,我国后世的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一支,他们的组成份子较多,有的是帝喾高辛氏的后裔,有的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外族,有的则是满洲旗人的后代,至少有5种不同的来源。
这个集天下精英于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国历史上出人头地,汉代路温舒和路博德的事迹足以说明。路温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学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汉宣帝之时,就主张“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则太平之风可兴”。堪称法律之学的先知;路博德,则是汉武帝时随霍去病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将,曾被封为符离候显达异常。
唐代真是路氏的一段黄金时代,路群、路岩父子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的<BR>表现,更是当“举足轻重”4个字。
路群是一位通经术,善属文的性志纯洁之士,表现就不一样了。居相位8年,势动天下。后世对他的评论虽然不好,最后也被皇帝赐死,但路氏当时的不可一世,实在不难想见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跌宕起伏的文明长河行程中,在肥沃、丰厚的历史土壤中,曾产生过熠耀于世的各类文化,孕育产生了驰名中外、蜚声古今的先哲先贤、名人学士、政坛帅才。在山东汶上“小县不大四尚书”一说,“四尚书”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9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路迎:曾师大儒王阳明 慈心一片施“善政”路迎,明正德三年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不久迁本部郎中,后转任襄阳、松江、淮安知府等官职。
路迎处事沉稳,平易近人。与人交结,施以仁爱,即使对下级官吏,也是严慈并施,以慈为本,据《路氏族谱》载,当时被称为“善政中第一人”。他曾拜同代大儒王阳明为师,他秉持的“以慈为本”及“善政”与王阳明、与儒教的影响不无关系。由此,甚得皇帝赏识,他很快由陕西、湖广副使,升河南参政使、浙江按察使。以兵部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深入实际,甚至与士兵结交,一举查清了用改名换姓,虚报兵员等手段冒领钱粮大案。被查军官十分恐惧,有的潜逃,有的引颈受死。而路迎并未治罪,只借此令下属为鉴。之后,擢升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兵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升兵部尚书。因上疏告老乞休,违背皇帝心意,被免职归乡。他卒年80岁,皇帝颁谕以祭。一、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二、族谱介绍
本族谱始祖为高标,由于始祖以下十代失考,无法续编。所以从十一代呈祥编起。
三、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山东省临清市。
四、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全杰 医疗大师
路朝霖
〔清〕字访岩,一字覃叔,贵州毕节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5宣侄。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翰林,四川东乡万县知县。拟道员改官河南。工诗古文辞,兼擅书法。早岁沈潜米、董两家,晚年法李邕,益豪放遒逸。有乌蒙山人诗文集。《益州书画录续编》
路坯
〔清〕(一八三九至一九O二)字山夫,陕西盩厔人。官知县,罢后居江苏淮安,筑园居焉,有苇西书屋、温经室诸胜。工八分书,嗜金石碑版,藏异甚富。偶写小幅梅花。《三洲画史、志学斋杂志》
路乔加
〔约公元前一四0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汉武帝建元初年前后在世。梁孝王在忘忧馆令诸游士作赋,枚乘、羊胜、公孙诡、公孙乘、邹阳等各有所作,独乔加作鹤赋,与枚乘各得赐绢五匹。乔加的鹤赋,亦载古文苑。
路慎庄
〔清〕字子端,号小洲,陕西盩厔人。德子。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翰林,以给谏官淮阳道。藏书极富,才证精详。丹铅之暇,以山水自娱。沉郁苍润,得公望笔意。兼工花卉,有自绘使闽纪程册。《墨林今话续编、清画家诗史》
路石瞻
〔清〕江南人。工击技,与甘凤池齐名。喜画鹰,有英雄得路图传于世。《蝶陛外史、词堪日记》
路氏
〔唐〕初制琴名手。佚名。生卒不详。唐李肇《国史补》下:“京师又以樊氏、路氏琴为第一。路氏琴有房太尉(琯)石枕,损处惜之不理”。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予曾见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
路术淳
〔约公元一六九二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山东汶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中前后在世。工曲,著有玉马佩传奇,《曲海总目提要》传于世。
路坦
〔现代〕一九三四年生。吉林公主岭人。擅石版画。鲁迅美术学院。
路温舒
〔约公元前七三年前后在世〕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人。生卒年不详。约汉昭、宣二帝间前后在世。少时,父使牧羊,乃截泽中蒲爹为牒,用以为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太守见其而异之,署决曹史。又受《春秋》通大义。决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昭帝时,守廷尉史。宣帝即位,(公元前七三年)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行。帝喜其言,迁广阳私府长。举文学高节。迁右扶风丞。久之,迁临淮太守,政迹优异,卒于官。
路翔
〔清〕字汉飞,杭州人。善画人物。《图绘宝鉴续纂》
路学宏
〔清〕(一七二O至一八O一)字慕堂,荆溪(今江苏宜兴)人。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举人,官县令。工设色花卉。卒年八十二。《墨香居画识、画传编韵》
路衙推
〔宋〕善画鱼,体制纯古。《图画见闻志》
路易司卜脱
〔清〕西洋人。乾隆(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时以画供奉内廷。《春明琐事》
路于飞
〔清〕字齐园,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善画竹石,笔势奇特。《清朝书画家笔录》
路泽农
〔清〕字吾徵,一字安卿,直隶曲周(今河北曲周)人。明都御史振飞字。少负奇才,外家申凫盟兄弟,每以诗古文相切靡,又与顾亭林相友善。工琴,善画。著有琴谱、宜轩诗。《清画家诗史》
路振
〔公元九五七年至一O一四年〕字子发,永州祁阳人。生于周世宗显德四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年五十八岁。幼颖悟,五岁读孝经论语。淳化中,(公元九九二年左右)举进士,试卮言日出赋,振所作尤典赡,擢甲科。起家大理寺评事,通判汾州。大中祥符初,(公元一OO八年)迁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振文辞温丽,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长诗咏。以嗜酒,得疾卒。振著有文集二十卷。又尝采五代末九国君臣行事作九国志,均《宋史本传》未成而卒。
路铎
〔公元?年至一二一三年〕字宣叔,冀州人。生年不详,卒于金宣宗贞佑元年。官台谏,有直臣之风。章宗称其敢言,每优礼之。出为景州刺史,述十二训以教民,诏遍谕州郡。后为孟州防御使。贞佑初,城破,投沁水死。铎为文尚奇,诗则温润精致,自成一家。有虚舟居士集《金史本传》传于世。
路镦
〔清〕 (一七四八至一八O九)字墨庄,湖北汉阳人。听政余暇,兼精绘事,善画山水。卒年六十二。《牧庵杂记、当湖历代画人传》
路 雄:阳平人,北魏大将。因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尉。
路 隋:阳平人,唐代大臣。举明经第。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监修国史。后出任镇海军节度使。有《平淮西记》。
路 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迁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以兵部郎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进左仆射。后与韦保衡交恶,被流0放儋州,并赐死。
路 皋: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路 彬:晋 阳(今 山 西 省 太 原)人,南 宋 官 吏 。任广 西 提刑 时,明 察 秋 毫,杜 绝0yuan 0狱, 后 又为 民0qing0命,减去 部 分过 于 沉 重 的赋0shui。官 至 刑 部 侍 郎。
路 振: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宋代大臣、学者。五岁通《孝经》、《论语》。后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家所称道,著有《九国志》。
路 迎:山东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知襄阳、松江、淮安三府,治称第一。累官至兵部尚书。
路 亨:太平府当涂(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县,居官清廉,尤重视学校。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祯时任临清同知。后清兵攻破临清城,被乱兵所杀。
路温舒:巨鹿东里人,西汉文士。少年牧羊,稍长成为狱中小吏,学律令,转为县狱史。后习《春秋》,学识渐博,举孝廉,为山邑丞。后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后,他上书反对酷刑,主张尚德缓刑,官至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其文以《尚德缓刑书》较著名。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西汉将领。以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汉武帝封其为邳离侯。后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儿子犯大逆不道罪,被革去爵位,降为强弩都尉。
路淑媛:南朝宋丹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选宋文帝后宫。生刘骏(孝武帝),拜淑媛。孝武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抚养长大,明帝即位后,尊其为崇宪太后。
路嗣恭:京兆三原(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乌令时,唐玄宗认为其治绩为天下最,可嗣汉时鲁恭,故赐现名,历迁渭南令、朔方节度留后、检校刑部尚书、江西观察使,以善于治理财赋著称。后拜兵部尚书、东都留守。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min国十二年加入中国国min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岁。
路元升(1689—1764)字南征,毕节德沟人。清雍正中岁贡生瀛洲(字海山)长子。生于康熙己巳年三月,卒于乾隆甲申年八月,年七十五岁。少聪敏,有志好学,尤喜诗文词赋与程朱理学。由文林郎中雍正丙午科解元,乾隆元年丙辰科成金德瑛榜进士,选授福建汀洲府上杭县知事,治有贤声。解组后,主讲叠双义馆,门徒裁成者众。董朱英治毕,有惠政,元升遂作《灵峰寺碑》以美之。编著有《毕节县志》等书传世。
路 郡,元升子,乾隆戊子科举人,亦有诗名。
路斯京(1758—1794)字翰宗,号玉山,毕节德沟人,郡子。生于乾隆戊寅年,卒于乾隆甲寅年,年三十六岁。敕赠文林郎,邑附贡生,官山西榆次县知事,诰授中宪大夫、户部主事,河南特用知府、朝议大夫。性爱山水,闲暇以赋诗为乐,有《玉山吟稿》一卷传世。其《投宿灵峰寺》云:“落日衔山鸟倦飞,投林几阵远鸦归。人行断壁穿云缓,寺背深松露角微。”读之清新明快,颇有田园趣味。
路朝霖(1843—1926?)字覃叔,号访岩(一作访崖)贵州毕节县德沟路家湾人。道光乙巳(1845)科进士路璜之子。生于道光二十二年癸卯,约卒于民国十五年前后。赋性聪敏,读书过目成诵。由廪生中同治己巳(1869年)补行己未、辛酉、壬戌三科举人,光绪丙子(1876年)恩科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考授四川东乡、万县、奉节知县,擢道员、河南总厘局护理,升河南按察使司等职。与徐世昌、田中玉、黎庶昌、罗质庵、黄彭年、陈焕章、张逵九等人友善。工古诗文辞,尤精鉴赏,家富典籍书画古玩之物。其书法早宗米董,晚法李北海、黄山谷,豪放遒逸,获之者视若吉光片羽。其家藏《九字损本兰亭序》、顾二娘手制端砚及手书木刻匾对等弥足珍贵。唐继尧援川,道经毕节,闻其家藏书甚富,遂据为己有,将其运至云南,今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书中尚有其弟路朝藩之钤印。其《红鹅馆诗抄》为徐世昌付梓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