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4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就是,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可多种多样,但必须(特征):1、面向国内外大市场;2、立足于当地优势;3、实行专业化分工;4、形成一定经济规模;5、组织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6、实行企业化经营。只有这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把农业改造成能够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的产业。核心是如何把"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两者结合起来。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一是保证农产品有效结合;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靠农业化这只大船,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民才能顺利进入市场。所以,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进入市场的好方式。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扭转农业弱质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它有利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第三,有利于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第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它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
第五,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它有利于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背景,是因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彻底地解决,如何解决好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逐渐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农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组织制度的创新。而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经营方式的贸工农一体化。通过发展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市场形成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使农民提高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民进入市场,开拓市场。另外,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又难以真正落实到农业上来。这些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而农业产业化把产加销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实现了产品增值,从而改变了原始产品供应状况,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这是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农业专业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所谓农业企业专业化是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各企业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生产项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给自足转变到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种农产品,其它生产项目或者降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为从属的、辅助的生产部门,甚至完全消失。农艺过程专业化又叫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即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美国畜牧业生产,从育雏、饲养、蛋奶生产等工作都由专门的企业来完成。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各地区逐步由"千篇一律"、"万物仅全"、"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如美国因地制宜地进行某种作物的生产,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生产集中化一般是指伴随农场数目的减少而出现的农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如美国农场总数由1974年的231.4万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万,小规模的家庭农场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大规模经营的农场。虽然大农场在1992年只占全国农场总数不到18%,但是他们拥有的土地占农业用地的54%,产量占农业总产量的83%。
(二)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这是农业产业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农业企业集团内部、农业企业之间以及农业企业与非农业企业之间,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如芬兰最大的乳制品联合生产企业瓦利奥公司,它是一个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集团化公司。公司从奶牛的饲养、原奶的收购、运输,到乳制品的精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出口进行一体化经营,不仅效率高、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而且随时可以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该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33个乳制品加工厂,加工能力占全国牛奶加工总量的77%左右,产品种类多达1400种,年营业额达到81亿芬兰马克(约合18亿美元)。
(三)服务社会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墨西哥的锡那罗亚西红柿生产协会就是为生产西红柿的农户设立的系列化服务机构,而且它还对西红柿的产销形势、政府政策、市场动向、生产技术等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所在。由于农户处于出卖原料的地位,作为价格的消极接受者,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而农业产业化则可以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使农户也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润。同时,发达国家还十分重视对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控,除给农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外,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措施方面。如欧共体通过制定干预价格(最低价格)与门槛价格(最低进口价格)等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以防谷贱伤民。从国外农业产业化成功的经验中看出,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是产业联结的基础,妥善调节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则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如果你有什么不满意或者还有什么疑问,请再告诉我,我会尽力给你解答的,谢谢!
农业的四种转型产化是指农业产业化的四种类型。分别是市场联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1、市场联接型。就是围绕优势产业的发展,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拓宽商品流通渠道,运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带动优势产业扩大规模,以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加工、运销业等,进而形成一体化经营局。
2、龙头企业带动型。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公司或企业为龙头,围绕一种或多种重点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结相关的企业和农户,进行一体化经营。
3、农科教结合型。就是运用高新技术,对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进行开发和更新换代,推动生产、加工配套发展。
4、专业协会带动型。就是以农民技术员、能工巧匠为骨干,组建群众性科技团体,经过联办经济实体,开展科研的推7a64e4b893e5b19e365广和销售服务,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扩展资料:
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
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农业产业化的四种类型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就是,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可多种多样,但必须(特征):1、面向国内外大市场;2、立足于当地优势;3、实行专业化分工;4、形成一定经济规模;5、组织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6、实行企业化经营。只有这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把农业改造成能够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的产业。核心是如何把"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两者结合起来。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一是保证农产品有效结合;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靠农业化这只大船,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民才能顺利进入市场。所以,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进入市场的好方式。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扭转农业弱质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它有利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第三,有利于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第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它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
第五,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它有利于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背景,是因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彻底地解决,如何解决好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逐渐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农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组织制度的创新。而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经营方式的贸工农一体化。通过发展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市场形成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使农民提高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民进入市场,开拓市场。另外,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又难以真正落实到农业上来。这些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而农业产业化把产加销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实现了产品增值,从而改变了原始产品供应状况,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这是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农业专业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所谓农业企业专业化是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各企业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生产项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给自足转变到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种农产品,其它生产项目或者降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为从属的、辅助的生产部门,甚至完全消失。农艺过程专业化又叫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即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美国畜牧业生产,从育雏、饲养、蛋奶生产等工作都由专门的企业来完成。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各地区逐步由"千篇一律"、"万物仅全"、"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如美国因地制宜地进行某种作物的生产,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生产集中化一般是指伴随农场数目的减少而出现的农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如美国农场总数由1974年的231.4万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万,小规模的家庭农场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大规模经营的农场。虽然大农场在1992年只占全国农场总数不到18%,但是他们拥有的土地占农业用地的54%,产量占农业总产量的83%。
(二)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这是农业产业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农业企业集团内部、农业企业之间以及农业企业与非农业企业之间,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如芬兰最大的乳制品联合生产企业瓦利奥公司,它是一个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集团化公司。公司从奶牛的饲养、原奶的收购、运输,到乳制品的精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出口进行一体化经营,不仅效率高、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而且随时可以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该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33个乳制品加工厂,加工能力占全国牛奶加工总量的77%左右,产品种类多达1400种,年营业额达到81亿芬兰马克(约合18亿美元)。
(三)服务社会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墨西哥的锡那罗亚西红柿生产协会就是为生产西红柿的农户设立的系列化服务机构,而且它还对西红柿的产销形势、政府政策、市场动向、生产技术等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所在。由于农户处于出卖原料的地位,作为价格的消极接受者,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而农业产业化则可以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使农户也分享到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66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润。同时,发达国家还十分重视对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控,除给农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外,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措施方面。如欧共体通过制定干预价格(最低价格)与门槛价格(最低进口价格)等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以防谷贱伤民。从国外农业产业化成功的经验中看出,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是产业联结的基础,妥善调节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则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并不是一个意思,也不是没有农产品产业化一说,而是就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给出农产品产业化的具体含义,并且,我在许多的论文或发表中看到,他们关于农产品产业化大多都是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说的)
农业的四种转型产化就是第一、二、三、六产业。
1、第一产业,是指各类职业农民和各类水生、土生等农业原始产品,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民、牧民、瓜农、茶农,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长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为控制其生长和繁殖过程,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一类行业。
2、第二产业是包括各类专业工人和各类工业或产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压铆工、缝纫工、焊工。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或商品。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4、第六产业就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
扩展资料: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揭示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和方向是转变生产组织方式,从产品经营走向产业化,最后把农业由第一产业变为“第六产业”。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农业“新六产”的形态:
1、打造循环型业态。
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在农业各产业间,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2、打造智慧型业态。
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4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发展定制式创意农业。
参考资料来源:齐鲁网-山东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 重点塑造四种新业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