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综合《唐六典》、《旧唐书》和《通典》可知:贞观中,(知左右备身府)复为左右领左右府;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道牛府;龙朔二年,改左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神龙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盛内唐之后,“府兵制”逐渐瓦解,权力中心从“南衙”逐渐转向“北司”(北衙),“南衙十六卫”逐渐衰败,变得徒有虚名,“左右千牛卫”当然不例容外。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
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 唐朝实行“复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是“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禁卫军共同卫戍皇宫和京师,并相互牵制。但盛制唐之后,“南衙府兵”逐渐衰败,“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唯一依靠。
千牛卫
最初“千牛备身”出现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领这些武官。后来,北魏孝明帝中期出现了“领左右”,很可能就统领着“千牛备身”。再往后,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称“zhidao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这样看来,“千牛卫”,正是因为它统领着禁卫武官“千牛备身”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