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新老事物的更替是自然伦理的道理。
这是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zhidao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专必然战胜旧事物。
“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属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一,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名句?
让我们先做简单的赏析
两行十四字勾勒出的意境与情境即明了又深邃,明了的是言白如画,描绘的是千帆之间一沉舟,万木争春一病树,这是人人都能想象出来或看的见的普通景象。深邃的是情感的复杂。沉舟对应的另一番景象是千帆过,病树旁边的景象是万木春,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沉舟与病树的悲哀更加悲哀,千帆与万木的希望更具希望,这种对比的巧妙应用实现了最具震撼的反差效果,而越是普通被人熟识的情境也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达到了情境意识与意境思维的极致发挥。其实句中“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他长期受到贬谪,在“巴山楚水凄凉地”度过了二十三个艰苦岁月,身心遭受严重的摧残,由此可见这两句是他发自内心的深沉感慨。在古代,读书人大有这样的遭遇,也容易引起共鸣,当时白居易看到这两句,说是“真谓神妙”(《刘白唱和集解》)。而后人引用它来说明:在腐朽事物即将消亡的同时,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起来,看重的更多是哲学意味。因此,不管见仁见智,也不管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哲学角度,都堪称佳句被后人喜爱。
二,我的认识。
既然是我个人的认识因此难免会有争议,但是希望对你有所借鉴。
1.从这两句中我能联想到现实的冷漠与竞争的残酷。沉舟且去沉没,千帆依旧过侧,这是冷漠,争春万木自向荣,病树枯朽终成肥,这是残酷。
2.我个人觉得个中还有诗人绝望的味道。一个“过”字表明了千帆与沉舟的关系与态度。将千帆作为过客的冷漠与自己作为沉舟的绝望和无助刻画的令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63人不忍品读。
3.认识客观规律,坦然对待。今日病树枯朽终为肥,万木欣欣更向春。待到明日时这些春之万木也终将枯朽,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客观规律的使然,是个体的灭亡,却是整体的生生不息。
4.看待事情要保持全面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沉舟”是偶有,浩浩荡荡的千帆才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方向,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因此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5.“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这个观点我认可;“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这样的认识我个人觉得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