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匈奴也就是蒙百古族的祖先。
匈奴是蒙古的前身,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的分支蒙兀室韦,而匈奴东部的乌桓、鲜卑部落被称为“东胡”,匈奴以西的西域绿洲民族被称为“西胡”。
匈奴,是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据《史记·度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夏后氏,为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君主的氏称,夏王朝末代王夏桀死后,夏桀之子熏育把问夏桀之众妾据为己用,便躲避到北蛮荒漠之地,世代繁衍,这就是是匈奴的由来。
扩展资料
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直到汉元帝将王昭君出塞嫁答与匈奴单于后,就是为了稳定边疆安宁。
到了后期匈奴内部为争王位发生动乱,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汉朝趁机将北匈奴打跑到中亚。南匈版奴归顺汉朝,被安置在今天的甘肃庆阳、宁夏、山西、陕西、河北省北部,内权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等漠南一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匈奴渐渐被汉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都是其后裔,这也是岳飞的诗句中的“胡虏”、“匈奴”的所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匈奴
呵呵,别逗了,哪来的千古之谜?!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熏育、獯鬻)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獯鬻、熏育)在殷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淳维又作熏育、獯鬻、熏粥、荤粥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另一种说法是,匈奴为华夏种与诸土著的混血。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匈奴为北方诸游牧民族的统称。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关于匈奴语的考证,蒲立本(Pulleyblank)《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的附篇《匈奴语》裏面提到,匈奴语的很多汉语对音都是以汉语l-打头的,这可以对译*l-或者*r-(*表示早期拟音)。关于匈奴语的语言系属问题,学术界仍有很大分歧,因此我倾向于混合说。
分子人类学对匈奴墓葬的分析显示,早期的匈奴人,与古华北人种无异。汉时期的强盛匈奴呈现多种遗传,南北匈奴差异,南匈奴基本处于古华北人种和古北亚人种的过渡区间内,北匈奴则包括欧亚混血的南西伯利亚类型以及少量高加索人种的塞种遗存。
遗传学已经证明,匈奴人在人种学上血缘关系是很复杂的。但是匈奴人确实已经消失。后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8来的鲜卑、契丹、蒙古、汉皆有部分血缘世续(并不是后代)。
现代蒙古人最多的三种单倍型为C3c、C3*、O3,其中O3为来自华北地区的血统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匈奴时期,古代华北人(O3)还没有大量进入蒙古草原腹地,但现代内蒙和外蒙的蒙古族中却有20%左右的人其父系祖先来自汉人,可见现代蒙古人的主体并不是古代匈奴的后代。而现代汉族中,N3在汉族基本没有,Q*和汉族Q1完全不同,Q1实际是汉族和其他一些缅藏语居民中独有的小基因类型。
最早期的匈奴人应该是黄种人(古亚洲人)来,是生活在蒙古高原地区的原住民,但跟汉人(新亚洲人)的长相还是有些区别。我觉得源长相应该和今天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比较像,因为北美的印第安人本来就是古亚洲人跨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后来在夏商周争政权动荡时期,百也有一些汉人北迁或者被匈奴俘虏,融入匈奴。另外,5000年前就有来自中西欧地区的凯尔特人和东南欧地地区的闪米特人东迁到了西域和蒙古高原,特别是3000多年前西亚的雅利安度人以及东欧的斯拉夫人东迁到了蒙古高原,这些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对匈奴血统也产生了影响。所以人种上匈奴应该属于黄白混血人问种,当然基因上还是黄种人的基因居多,白种匈奴较少。所以匈奴本身就是蒙古高原地区的原住答民,然后融入了汉人和白种人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