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原则,俗称“四大讲究”: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讲究工整,这副对联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不必押韵,但要平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重复字、词。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对联创作必须充分掌握极度的概括特征,以最精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不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避免文辞堆砌的阳春白雪,也要避免庸俗直白的下里巴人。沈德潜大师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思想修养,扩展胸谋,开阔视野。对联在精练程度上比格律诗要求的还要高。对联要做到语言精练、对仗精巧、意象精深,还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只有学识是不够的,必须有长期的生活体验以及浓郁的艺术表现手法。

创作对联,格调虽然重要,但格调只是一种文学技巧,而艺术才是文学的灵魂。格调是死的,艺术则是活的,格调给人以外表的美,而艺术则能给人以内在的美。所以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诗人的思维力、观察力和感染力。像写诗那样去写对联,做到语言饱满,文辞洗练,感情真挚,内容含蓄。构思巧妙、意象清晰、对仗合理、音律优美,这样才能使对联达到诗化的境界。一切体裁的文学作品,其本质都在于抒情和言志,这就要求必须首先做到语言优美而动人,要在联中呈现出自己的风格。下面说一说对联在创作中的一些规则:
一、立意
都知道诗词以意为主,对联也是如此。不论说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吧。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立意,也叫命意,是创作一切文学之前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3提。要做到主题明确,意象清晰,概念具体。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深思熟虑和机智的文采。
二、取象
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对联立意之后(或者其他文学体裁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意象,即是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或者是说 意象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的东西。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 景 就是我们说的 象。取象,一定要做到自然、真实。其次是要用语贴切,即不可哗众取宠,也不能堆砌华丽辞藻。用语贴切,就是内容要切人、切事、切地、切情......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真实,有个性、针对性。
找一个对联大家看看吧——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看看这个联,联语气势磅礴,雄浑壮丽,一气呵成。联中字字句句都饱醮真情,用词得体,张驰适度,铿锵有声,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不过在选取意象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二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清代文人张尔荩所作,纪念史可法的对联。联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催人泪下。梅花、明月,两个具象词,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含蓄。梅花喻高洁之物,寒天之花以饰亡国之泪,个中情景,不言而喻。而二分明月另有出处。是从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所化。这里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在扬州。此联不但感情丰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词精妙。大家不妨将梅花换成其它什么花看看。所以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避免牵强附会。
三、言志
这是说的文学宗旨。诗言志,歌咏言。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首先给诗下了定义,认为 言志 就是 持人情性 ,而所含的就是 无邪 的情志,意即健康、真实的思想感情。历代文人一致认为 言志 才是诗的本质,诗不言志,则作者就无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志,应是诗的灵魂。联与诗同。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言志有两种解释。一是诗必须要言志。二是你不管采取何种手法去写,最终你的志也会在你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因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经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而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
四、抒情
指在作品中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五、章法
对联的章法,和诗之起、承、转、合没什么区别。短联不必苛求,一些长联,可以借鉴诗之章法。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来看下面这副对联:上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句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上联前两句从苏轼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以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这里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关于三国群英传7秘籍“千人战我方直接胜利” 三国群英传7进入战斗界面后怎么输入秘籍胜利 或者是放技能,希... 求三国群英传7对战立即胜利秘籍 三国群英传7里怎么输秘籍啊 形容说话说到做到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一个男人说活说到做到的句子 关于说话算数 说到做到的格言有那些? 形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赞叹山川之美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山川之美的句子 赞叹山川之美可以说,什么成语 赞美山川之美的诗句有哪些? 很多人都说我很单纯,想事情很简单,可是我想做个有城府,有心计... 我很多事都装傻,但别人说我城府很深什么意思 我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想法也很简单,但我被一些有城府的人,... 有些事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是我不知道,只是我不想说朋友... 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对联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详细说明平仄 对联的基本规则(四)92 “源源不断”的“源源”是什么意思? 源源不断的源源意思是什么 源源不断什么意思? “源源不断”是什么意思? 人死之前会出现很多的征兆,临死前的回光返照究竟是什么原理? 为什么人死前会回光返照 为什么人在去世之前会有回光返照? 人死前为什么会出现回光返照呢? 是什么原因啊??????? 形容一家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完全不一样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记性不好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非常准确,一点都不差”的成语有哪些?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成语示例 造句和解释,成语 敝帚千金 是什么意思 敝帚自珍的成语典故 有关珍惜的成语典故 玉皇大帝是从哪里来的? 玉皇大帝是怎么来的 玉帝是怎么来的 道家所谓的玉皇大帝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怎么来的? 间什么于什么成语 什么连什么间成语 “一什么之间”有什么成语? 间或,有时候打一成语是什么 求甄嬛传63集全部台词或者滴血认亲之前的 求甄嬛传63集皇上出现到滴血认亲之间的所有台词 跪求甄嬛传滴血验亲的台词 跪求甄嬛传滴血验亲剧本 人民日报 谢伏瞻 怎样用好干部 懂得如何正确用人01(用人先识人:中层领导的识人之道) 怎样做一个会识别人的人,即拥有识人的眼光 知人善任 是什么意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