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您的答案有出处吗?请给出出处!谢谢!-请给出答案,要正史,谢谢!!

您的答案有出处吗?请给出出处!谢谢!-请给出答案,要正史,谢谢!!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1、3*9=27元已经包括了服务生藏的2元,所以原式=29元毫无意义。
2、葱白一斤7角葱绿一斤3角,其实花一元钱买了两斤葱
3、五天
4、15个
先买十个,吃掉,用十个桃胡买三个桃,吃掉(剩一个桃胡),用剩下的四个桃胡买一个桃,吃掉,剩两个桃胡,此时管路边叔叔借一个桃胡,凑够三个,买一个桃吃掉,再把剩下的桃胡原封不动还给叔叔
5、首先,把12个小球分成三等份,每份四只。
拿出其中两份放到天平两侧称(第一次)
情况一:天平是平衡的。
那么那八个拿上去称的小球都是正常的,特殊的在四个里面。
把剩下四个小球拿出三个放到一边,另一边放三个正常的小球(第二次)
如天平平衡,特殊的是剩下那个。
如果不平衡,在天平上面的那三个里。而且知道是重了还是轻了。
剩下三个中拿两个来称,因为已经知道重轻,所以就可以知道特殊的了。(第三次)
情况二:天平倾斜。
特殊的小球在天平的那八个里面。
把重的一侧四个球记为A1A2A3A4,轻的记为B1B2B3B4。
剩下的确定为四个正常的记为C。
把A1B2B3B4放到一边,B1和三个正常的C小球放一边。(第二次)
情况一:天平平衡了。
特殊小球在A2A3A4里面,而且知道特殊小球比较重。
把A2A3称一下,就知道三个里面哪个是特殊的了。(第三次)
情况二:天平依然是A1的那边比较重。
特殊的小球在A1和B1之间。
随便拿一个和正常的称,就知道哪个特殊了。(第三次)
情况三:天平反过来,B1那边比较重了。
特殊小球在B2B3B4中间,而且知道特殊小球比较轻。
把B2B3称一下,就知道哪个是特殊的了。(第三次)
6、第一次当然是走到200公里。来回3次,放下2000根。第二次走到553+1/3公里处,放下334根,带上333根往回走。回到200公里时,驴子吃完这333根,但是它还多走了2/3公里,不过不到1公里是不需要喂的。这是再拿上剩下的1000根,走到553+1/3公里处时吃了333 根,同时多走了2/3公里,这时再往前走1/6公里,回来也是1/6公里,凑满1公里,吃掉1根。然后再拿上上次放下的334根,凑满1000根。最后带着这1000根从533+1/3公里往外走,剩下的路程是466+2/3公里,不过只需要吃466根就好了,到了如果驴子要是敢多要萝卜就卸磨杀驴。驴也不会在乎多走了2/3公里。所以剩下534根
7、答案:这堆椰子最少有15621
第一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3124个,还剩12496个;
第二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2499个,还剩9996个;
第三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999个,还剩7996个;
第四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599个,还剩6396个;
第五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279个,还剩5116个;
最后大家一起分成5份,每份1023个,多1个,给了猴子。
8、为了方便,我们把大中小岛民分别记为ABC(其实都没用到C)
第一个问题问A:宝藏在山上吗?
第二个问题问B:A答对了吗?
第三个问题问B:1+1=2对吗?

好,现在第一问我们不知道A回答的是“是”还是“否”,也不知道A回答的真还是假,只是知道A举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先不管他。

看第二问,不管A回答的意思是“是”还是“否”,只要A的回答是对的,B在第二问的时候也答对,所以他应该回答“是”(如果他会汉语的话).
还是一样的,不管A回答的意思是“是”还是“否”,只要A的回答是错的,B在第二问的时候也答错,所以他还是应该回答“是”。
所以无论何种情况B举的那只手都是“是”的意思;
第三问:现在知道左右手是什么意思了,那只要知道B刚才的回答是真还是假,就能确定A是真还是假了,因为他们两个的真假必定是一样的。所以随便找个题目来问就可以了,比如1+1=2是吗?
然后根据他的回答判断他是说真话还是假话,之后在问宝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38藏在山上还是山下




吴 子
战国·吴起

十三经

二十四史
清史稿上
清史稿下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笔记
杂家
佛典
道典
秦汉诸子
明清小说
香艳小说
更多……

楚辞
全唐诗
全宋词
乐府诗集
历代诗话
历代词话
词话丛编
文论
更多……

●图国第一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炼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掩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于国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崇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馀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说,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吴子曰:“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德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五者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
武侯问曰:“愿闻治兵、料人、固国之道。”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
武侯曰:“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也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五,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

●料敌第二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
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
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战争,其军可败。
燕性悫,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
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35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阵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或以击倍。”武侯曰“善!”
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寤迁,刊木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渴,薪刍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曰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孤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勿疑。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萁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士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治兵第三
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阴阳,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令制远,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吴子曰:“夫人当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用授其兵。是谓将事。”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差别。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以待之。”
琥侯问曰:“凡畜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烧,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勿劳马;常令有馀,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论将第四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众,在于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士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辑,士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战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而取;
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沉;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飚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对之,其术如何?”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见其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也。若其众权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应变第五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避之于易,邀之于阨。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阨;以士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今有少年卒起,击金鸣鼓于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险阻,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对曰:“大哉问乎!非此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之所加。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谍,以观其虑。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利。此击强之道也。”
武侯问曰:“敌近而薄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对曰:“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武侯问曰:“若遇敌于溪谷之间,谤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遇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选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勿疑。”
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其兵,敌必坚陈,进退不敢。于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傍。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追而击之,其兵可覆。
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栗、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励士第六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被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忌其暴起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土之功也。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驰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镇天下。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墓碑对联大全 墓碑碑文对联 墓碑碑文对联大全 碑文的经典对联大全精选 什么叫天下无敌? 天下无敌是什么意思??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下一句是什么? “天下无敌”是什么意思? 与医术有关的成语 形容医术高超的成语 关于医术的成语 请韩语高手帮忙翻译一下,不胜感谢! 就帮忙翻译一下 急求!!帮忙翻译一下这些专业术语,不胜感谢!!! 高手帮忙翻译一下 不胜感谢 您的答案有出处吗?请给出出处!谢谢! 英语考试题:请给出正确答案,谢谢! 单项填空:(请给出答案及解释!谢谢!)Robert is i... 高智商题,请高手给出详细答案,谢谢! 含"多"字的成语 带有军多字的成语 含有多字的成语 含有多字的四字成语 显而易见的近义词 显而易见近义词 显而易见 同义词 和显而易见意思相近的成语 前面带有行的四字成语 带瓶的4字成语 带罐的四字成语 带有罐的四字词语 描写“形态”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形状多的成语 表示形容形态多的词语 形容形态多的成语 珑踵的读音是啥?要拼音!!!! 踵怎么读,踵的组词,踵的读音,踵的笔顺,踵的意思 咙踵的拼音 踵字的拼音是什么 怎么办 我对数学一窍不通怎么办? 对高等数学一窍不通怎么办 一个7岁的小女孩数学一窍不通 我对数学一窍不通该怎么办? 好文分享: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 人生无常,心安即是归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的风平浪静? ... 带有端字字的成语 带端的成语有哪些 带“端”字的成语有哪些? 端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源源不断 什么意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