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李恒在武陵龙阳的沙洲上造了座宅院,种了一千株知柑橘树。临死时告诫儿子说:“我在沙洲里面有一千个树木奴隶,它们不要求你给提供衣服和食物,每年每个木奴创造一匹绢的价值,也就足够你用的了。”吴国末年,道柑橘长成,每年可以得到数千匹绢的价值。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太史公司马迁的名言“江陵一带谁种植一千棵柑橘树,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等。”樊重想要制作器物,就提前种上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嘲笑他。然而过几年之后,所种树版木都派上用场。以前嘲笑他的人都向权他借木材和漆。这说明种植是千万不可放弃的。谚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就是说这个道理。
太史公司马迁的名言“江陵一带谁种植一千棵柑橘树,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等。
甘桔千树(贾思勰《齐民要术》)
李衡(1)于武陵龙阳汛州(2)上作宅,种甘桔千树。临死,敕(3)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4)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吴末,甘桔成,岁得绢数千匹。恒(5)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桔,与千户侯等”者也。
樊重(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96)欲作器物,先种梓、漆(7),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8)也。谚曰:“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释]
(1)[李衡]三国时吴人,做过丹阳太守。(2)[汛州]大沙洲。(3)[敕]告诫。(4)[责]要求。(5)[恒]通常。(6)[樊重]东汉人,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7)[梓、漆]梓树和漆树。梓树是好木材,漆树可以产漆。(8)[已已]停止。
翻译:
李恒在武陵龙阳的沙洲上造了座宅院,种了一千株柑橘树。临死时告诫儿子说:“我在沙洲里面有一千个树木奴隶,它们不要求你给提供衣服和食物,每年每个木奴创造一匹绢的价值,也就足够你用的了。”吴国末年,柑橘长成,每年可以得到数千匹绢的价值。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太史公司马迁的名言“江陵一带谁种植一千棵柑橘树,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等。”樊重想要制作器物,就提前种上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嘲笑他。然而过几年之后,所种树木都派上用场。以前嘲笑他的人都向他借木材和漆。这说明种植是千万不可放弃的。谚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就是说这个道理。
物各有所长,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
甘茂以千里马不能捕老鼠和干将利剑不能砍木头的例子类比自己不会渡河,从而得出物各有短长的结论.
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的儿子,汉朝末年到吴国担任武昌渡长。当时校书郎吕壹掌权,大臣们都怕他,没有敢说他不是的人。……(被)推荐做郎官,孙权接见他后非常喜欢,李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3衡口头陈述吕壹几千条坏事,孙权听后感到惭愧。过了几个月,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杀,李衡受到重用。……当时孙休在州郡,家人过分放纵,李衡多次按法律制裁他们。妻子习氏经常劝他不能这么做,李衡不听。不久,孙休登基。李衡担忧害怕,对妻子说:“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现在我们逃到魏国如何?”妻子说:“不可以。你本来是个平民百姓,先帝对你赏拔有加,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而又预作猜疑,以求得一条命叛逃北去,又有什么脸面见士大夫们呢?”
李衡听从妻子的意见。李衡要替子孙积蓄点家产,妻子总是不答应,说:“积聚了财产那么灾祸就产生了。”
李衡就不再说这事。后来暗地里让人在江陵龙阳洲上建了座房子,种植了几千棵柑橘,临死前,嘱咐儿子说:“你母亲常常反对我置办家业,所以才会贫困到这种地步,但是我州里有几千头木奴,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应当能满足家用。”
李衡死后,儿子把这些告诉母亲。母亲说:“这应该是指种的柑橘。你父亲常常想积聚点家财,我总认为是个祸害,没有同意。七八年来少了十户的收入,你父亲又不说用到哪儿去了,原来是他暗中置办家业的缘故。常听你父亲称颂太史公说的:‘在江陵种上千棵柑橘,也就等于受了封侯的奖赏。’我回答说:‘人怕的是没有品德,不担心穷困低*,如果富贵了还能有好的品德,那才好,要这些有什么用呢!’现在难道不是这样吗!”儿子去寻找柑橘园果然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