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原文:
服君臣相遇,自古为难.以石投水,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2.昔周文王游于凤凰之墟,袜系解,顾左右莫可使者,乃自结之.岂周文之朝尽为俊乂,圣明之代独无君子者哉?但知与不知,礼与不礼耳!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寇仇.”虽臣之事君无二志,至于去就之节,当缘恩之厚薄,然则为人主者,安可以无礼于下哉?
译文:
君主与臣子相遇,从古时就难以相处.用石头投进水里,千年不过一次.把水投进石中的,一刻不停.那样能开启圣王统治的途径,发挥天下才子的才干,令(才子)竭力地在内外用尽心脊腿臂的才干.才干调和得像盐梅一样匀称,像金石一样坚固的人不仅仅需要高位厚禄打动,更在于(君主)礼待他.从前周文王在凤凰残墟中游览,袜带散了,向四周看随从没有可以用的人,于是就自己给袜带打结.难道周文王那朝都是俊杰,圣明的朝代独独没有君子吗?只是知遇与不知遇,礼待与不礼待而已.因此有莘国随嫁的仆从伊尹,项羽那儿的逃亡者韩信,他们一使殷汤执掌礼制,在南巢成王业,一使汉高祖登上王位,在垓下成帝业.如果夏桀不放弃伊尹,项羽向韩信施恩,怎么会一个亡了已有的国家,另一个成为灭亡的败将呢?孟子说:“如果君主把臣子看成手足,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做腹心那样重要;如果君主把臣子看做犬马,臣子会把君主看得像一般人那样寻常;如果君主把臣子看做粪土,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做是敌寇仇人.”即使臣子侍奉君主没有二心,关于离开君主和留下辅佐君主的细节,应当源于君主对臣子恩遇的厚薄.即便如此,作为君主的人,怎么可以对臣下无礼呢?
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
以水投石夫君臣相遇,自古为难。以石投水,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第六》
【译文】
君臣之间实现默契,自古以来就是难事。这就好似把石头投进水中,让石头顺从流水,千年才能偶尔遇见一次;而如果让流水顺从石头,则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以石投水”是魏徵上书唐太宗所讲述的深刻的为人处世之道:一是“君臣相遇,自古为难”。魏徵此言揭开了帝王与君臣之间等级森严的封建壁垒关系。虽然相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同属于一个阵营,但是,由于君臣之间有着一条在封建社会根本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真正能够实现默契关系的,确实太少,这实际上从反面说出了能够实现君臣默契是如何重要。二是“以石投水”。魏徵用了这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指出君臣之间关系的融洽,仅仅靠大臣围在皇帝屁股后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皇帝更需要放下架子,摆正心态,主动接受臣子们的进谏,做到从谏如流,这样就可以避免臣子一厢情愿最后却毫无结果的被动局面。三是“以水投石”。魏徵此话暗示唐太宗能够顺应民众乃社稷之本,同时也包括臣子们应该树立为国分忧的意识,敢于向帝王进谏,这样君臣之间就可以形成水流顺着石头的默契局面。四是“以石投水”与“以水投石”的巨大反差,还包含着如何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理念,暗示帝王们采取不同的审视眼光,对于人才的判断就有着天壤之别。现代企业无不强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6调整个团队和谐友好,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内部员工的关系往往乌烟瘴气,虽然领导也努力改善,然而效果却往往不佳。如果能够充分借鉴上述“以石投水”与“以水投石”的理念,应该可以获得更大的启发。除了工作上必须接触外,管理者在闲暇之时,在不影响对方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找员工聊天谈心,以此了解员工的背景如何。同时,指导年轻的员工,发展其健全的职业观以及人生观,形成领导和员工之间融洽默契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