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形容一个人要内敛,不骄不抄躁的成语:“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韬光是隐藏自己的百光芒,养晦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
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度“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光养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沉默寡言
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百不响,很少说话。 深沉就是指你很成熟,很像大人,也说你懂事了,还可以说是你的话很有哲理,很深沉的话语内敛度,可以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传统方式。不内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内敛;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也算一种内敛;凡事不张扬,得意时不忘形,富足时不骄矜,位卑或者贫穷时也不谄媚,更是一种内敛。容
不露锋芒、谦恭虚己、谦以下士、谦逊下士、谨言慎行。
一、不露锋芒
拼音: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64bù lù fēng máng
释义: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
白话释义:有能力而不露锋芒的人。
二、谦恭虚己
拼音:qiān gōng xū jǐ
释义: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白话释义:就是等待那同事,拒绝了谦恭虚心,百凡从事。
三、谦以下士
拼音:qiān yǐ xià shì
释义: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出处: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白话释义:难道不是因为重承诺好贤、谦以下士得到的。
四、谦逊下士
拼音:qiān xùn xià shì
释义: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白话释义:年少好学,修父亲的事业,尤其谦虚下士。
五、谨言慎行
拼音:jǐn yán shèn xíng
释义: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白话释义:所以人要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