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因为当时的一个普通士兵的饭量应该是五升左右,而一个在军营当中的人饭量应该是7升左右,可知当时诸葛亮的饭量才三升,不及别人的一半,这样一个吃饭也吃不了多少的人,年纪也大了,说他“其将死也”也是,没什么奇怪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再次伐魏,当时司马懿坚决不应战。最后诸葛亮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下去。
在这段对峙的时间里,诸葛亮就派遣了使节到司马懿的大军当中,司马懿就向来的使节打听诸葛亮的日常情况,但是也没有打听军事情况,使者也是这样回答的:“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3升。”司马懿一听,也是开心了,就对自己的亲信说“诸葛亮一天事多,但是却吃不了多少饭,看来是活不了多久了。”
在《裴注三国志》当中的“诸葛亮传”也是有相干记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35载,当诸葛亮病重的时候,当时每天只能吃三升米,魏军的统帅司马懿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是十分开学,说“其将死也”。
在三国时代,在当时的环境下,就算是有五谷杂粮吃,能够吃饱就是不错的了,更别想要吃什么零食,营养品这类的了。不光是这样古人也是需要从事一些超负荷的体力劳动,饭量自然就比较大。
这样讲的话,诸葛亮在临死前一天只能吃三升大米,每餐也就差不多是一升了,再加上当时是在战场,其他的也是吃不了,同时他还要处理很多的事务,可以说是十分伤身体。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会发现,在剧中有过这样一幕,就是司马懿询问诸葛亮的身体状况的情节,司马懿得知诸葛亮一日只食三四升米后,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司马懿说:“诸葛亮命不久矣”。这可不是影视剧杜撰出来的情节,在史书中也有过明确的记载。根据《晋书宣帝纪》中的记载:“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可能大家有所怀疑,诸葛亮一天吃三四升米了,为何会早死呢,按照现代人的食量衡量,诸葛亮的饭量其实挺大的了。这就得说一说古代的计量标准了。
我们以汉代为例,在汉代一个士兵一月的口粮大概为三石三斗,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按照这样的计量来看,三石三斗就是三百三十升,也就是说一个士兵一天的口粮应该为十一升。汉代的一升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的化,一升约为现在的二百毫升,我们现在的一升米约为800克。也就是说古代的士兵每天口粮大概为1760克。诸葛亮日食三到四升米,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也就是四百八十多克。
我们现代人虽然食量不如古代人那么大,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天的食量肯定会超过一斤。更不要说,诸葛亮整日为国操劳,他应该更耗费体力才对。他每天在只吃那么一点东西,加上操劳过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司马懿会说他命不久矣了。而且根据记载我们也知道,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过程中,因为和司马懿长期对峙而得不到进展,最后忧思过度,在五丈原病逝了。
诸葛亮去世,给蜀国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如果诸葛亮没有死,很可能历史就会改写了。只可惜,历史无法倒退也无法被改写,我们只能是去缅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5怀这位英雄人物了。最后,我们用诸葛亮的一句话来结尾吧,出生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因为双方都一直僵持着那么就需要足够的食物来补充体力,再加上当时诸葛亮派遣的使者去司马懿军中打探情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5况,但是司马懿却只是询问诸葛亮每天吃饭睡觉和办公的情况,听到了使者说的诸葛亮每天都是吃三升米饭,而且每天还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司马懿听了这些之后就断定诸葛亮活不久了。
因为在三国时期他们都是沿用汉代时候的标准来对粮食进行计量的,当时的一升粮食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而且曹魏和蜀汉的一升相差不多所以都统一是200毫升,那么一升就相当于现在的0.2公升,那么三升就是0.6公升,在三国时期一公升大米就相当于1.7斤重,那么换算过来0.6升就相当于是1斤左右,也就是说当时诸葛亮每天只吃一斤的粮食。
现在看来一天吃一斤粮食是不错的了,但是在三国时期人们经常打仗,那么对于粮食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正常人一天的饭量差不多是3斤粮食,然而那些将士因为要打仗所以说他们的粮食每天差不多就要7斤,这样看来诸葛亮一天只吃一斤粮食是非常少的,再加上诸葛亮当时有病在身,每天还要处理事务,那么身体肯定吃不消,所以说司马懿听到使者说的话就断定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诸葛亮就在五丈原病逝了。
所以说真的要佩服司马懿的聪明才智,通过别的方法来推测出诸葛亮将要死的信息,这也让司马懿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且他的事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
喜欢读《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小说的诸葛亮跟司马懿是死对头,两人之间的斗智斗勇非常精彩,在两人争斗的后期,司马懿见到诸葛亮派来的使者,问诸葛亮最近的生活起居,还有每顿饭吃多少米。使者答道诸葛亮每日吃三四升,于是司马懿当场断言诸葛亮命不久矣,司马懿为何这么判断呢?难道他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当时三四升米是多少,那个时期的普通士兵的饭量差不多为一斗米(一斗为十升),比如廉颇,他虽然是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8个老将,但是依旧身强体壮,其饭量也是普通士兵的饭量。诸葛亮虽然不是士兵,但是连年征战,旅途劳累也会使其饭量跟廉颇差不多,或者略低于廉颇的饭量,这才是诸葛亮的真实饭量,可现在呢?
由于汉制的一斗米相当于十升米,廉颇一天吃十升,而诸葛亮每天只吃三四升米,连一半都不到,按理来说,诸葛亮升高八尺,而且连年征战,不免旅途劳累,饭量不应该这么少,除非是身体出了毛病!
问完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司马懿再问使者,诸葛亮平日里是如何处理政务的,使者说诸葛亮处理政务非常尽心,只要是20杖棍之上的刑罚,诸葛亮都亲自审判。要知道,审判一个案子,要耗费很多精力,每日处理如此多的案子,肯定是十分劳累,再加上饭量减少,这才让司马懿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而事实确实如司马懿所料,在数月之后,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