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意思是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入蜀记·神女峰》,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从东海游玩回来,路过巫山。
当时夏禹正为治水而驻扎在巫山下,于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书”送给夏禹,并派她的一些部下,帮助夏禹。
选段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译文: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扩展资料:
一、相关赏析
写神女峰,不仅实笔状其如美人之纤丽,功夫之深更在佐以故事,妙添虚笔,令人产生联想,于是无声的画面竟荡漾美妙的丝竹管弦,宛如天乐,使读者备得审美享受:“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者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所写动物各具特色,如皖江巨鱼:“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出,水辄激起,沸成白浪,真壮观也。”写人,或类笔记小说,如:宋代道姑妙静练师:“结庐葛仙峰下,平生不火食,惟饮酒,食生果,为人言祸福生死无毫厘差。
每风日清和时,辄掩关独处,或于户外窃听之,但闻若二婴儿声,或歌或笑,往往至中夜方止,莫有能测者。”
又如绝壁怪道:“将午,过三山矶。矶上新作龙祠。有道人半醉立藓崖绝峭处,下观行舟,望之使人寒心,亦奇士也。”
或如人物速写:“运河水泛滥,高于近村地至数尺。两岸皆车出积水,妇女儿童636f7079e79fa5e98193366竭作,亦或用牛。妇女足踏水车,手犹绩麻不置。”
东部运河边足踏水车手绩麻、西部三峡负水负酒如牛马的妇女,惟陆公游记作这般简练而深刻的勾勒,如此速写,八百年历久弥新,今日读之,能不有新美复辛酸之叹!
二、相关景点介绍
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此处。在重庆市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位于著名的长江三峡风景区内。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
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
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
三峡大坝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神女峰
百度百科-入蜀记
指的是:这种,意思是没有这种奇观。
“译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的意思是: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这里的“此”指代巫山。
“译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出自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入蜀记》。原文选段:
十月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3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
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译文:
十月二十一日,在船中望着石门关,发现才能通过一个人,这真是天下最险的地方了。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大江和山川都很雄伟壮丽,远远超过了秭归。街市上很萧条冷落,县城里才一百多户人家,县令办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没有一片瓦。代理县尉的是秭归的县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薄是右迪功郎杜德先来,他们都是四川人。
拜见寇莱公词堂,登上秋风亭,秋风亭下面挨着长江。这一天天很阴冷,下着小雪,天气凄冷,再看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不禁有流落天涯的感慨。于是又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先有寇莱公所栽种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峦很多,都很秀丽可爱。
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群山环围着,一层一层显现出来,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是二三百年才长起来的。亭栏外面有两个瀑布直直流进山涧中,水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冷气侵入骨间。白云亭的下面是慈溪,奔流着与长江会合。
我从江浙进入湖北,行程五千余里,经过了十五州,最美的风景没有超过白云亭的,只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巴东知县一点事也没有,作县令的可以睡觉、吃饭都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这里的县令空缺动不动就是二三年,都没有人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呢?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合仙人、神女停驻。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时候,有弹琴吹笛的音乐,在峰顶飘荡,山里的猿都鸣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庙的后面,山的半山腰有个石坛,平坦宽敞。据《神仙传》记载:“夏禹会见神女,在这里向她颁发符书。”
在石坛上观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扩展资料:
公元1175年,陆游受诗人范成大之邀入蜀,途中,他一路观赏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游览了大江两岸的名胜,体察了风土人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游记散文,本文即为其中一篇。文章先记叙拜谒神女祠,由祠引到对面的巫山神女峰。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为一奇;八月十五月明夜,丝竹之音达旦方止,为一奇;天宇晴霁,惟其上有白云数片,徘徊久而不散,为一奇。除奇之外,神女峰纤丽奇峭。这篇游记把记事、描写、抒情、神话传说、考证融为一炉,成了别具一格的山水小品。
神女峰因传说而闻名,在陆游笔下,神女峰富有了“神”气,景色神奇美丽,历史遗留的石坛也因《神仙传》成了授书台。神女峰的“奇”、“神”贯穿始终,增强了神女峰的神话色彩,也使文章脉络清晰,带了一点传奇色彩。本文写景与传说相交融,现在与历史相融合,手法颇为独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入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