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石亨既诛,锦衣指挥刘敬坐饭亨直房,用朋党律论死。雍言:“律重朋党,谓阿比乱朝政也。以一饭复当之,岂律意?且亨盛时大臣朝夕趋门,不坐,独坐敬何也?制”深叹服,出之。
尽管如此,在英宗处置石党的问题上,他仍然是秉持的“首恶既除,胁从不问”的原则,对待大多数石亨党羽,也无非是流放遣戍,更多的则无非是贬官或干脆不予处理。但尽管如此,整知个石亨案的过程仍然叫人胆寒:侦缉、罗织、告变,这全然是由人主一手操控的密室政治。想要用这样莫须有的罪名处置一道个对朝廷、对皇帝本人都有大功的大将,肯定是不能服众的。
翻译来文言文有以下几个手段:
1、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2、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自;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3、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
4、添:在原文百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5、删:有些词语仅度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扩展资料
常见虚词
1、而: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因果关系。
2、且:相当于“啊”。
3、何:什么;怎么样;哪里;多么;为什么;怎么;啊;通“呵”知,喝问。
4、若:如同,像。
5、乎:表疑问;相当于“吗”;表感叹;表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啊”“呀”。
6、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难道;怎么。
常见的虚词还有:也、则、以、者、因、之、为、于、兮、焉、与、莫等。
参考资料来道源:百度百科——文言文
表达的是原因的意思。翻译为“什么„„的凭借”和“什么„„的方式”。
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凡是原文中有“所以”“之所以”的,相应的译文中都不能出现“所以”“之所以”。文言文中的“所以”是古汉语“所”字结构的一个表现形式,是一个名词性短语,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关联词。
文言文中,结构助词“所”可以和它后面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介词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所以”就是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构成的“所”字结构,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因此不能和现代汉语的“所以”等同。
扩展资料
例如: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2》)
3、所以兴怀,其志一也。(《兰亭集序》)
分别译为:
1、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因此,要放弃先王现成的法律,去学习他凭借什么制定法律的。
3、用来表现内心的东西,它的情致是一样的。
在这些句子对“所以”的翻译中,我们看不到“所以”的影子。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构成的“所”字结构,这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在文言文中有两种用法:表示原因,表示凭借和方式,分别翻译成“什么……的原因”,“什么……的凭借”和“什么……的方式”。
此句出自《礼记·祭义zd》
“……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专”
这段话是讲尊敬老人的,翻译如下:
住在乡里,凡事以年属长者居先,不遗弃年老贫弱之人,强者不欺压弱者,人多不欺负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