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因为电视剧里基本瞎拍,首先虎符不是一个而是有好几十个,没一个相当于现在师长的驻军大将手中都有一半,而另一半统一归皇帝保管,所以根本不会出现电视剧里皇帝直抄接掏出整对虎符的情况。
战争状态皇帝下令调兵时不光要有圣旨,元帅必须拥有皇帝授权的半个虎符,和统军的zd半个虎符合二为一,驻军才听你的,如果拿不出另外半个虎符,就是假传圣旨,驻军将领会直接把元帅抓捕甚至便宜行事(处死)
首先,中国古代的忠君思想非常深,进入军营之后的思想教育课不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而是忠于皇帝。即使将领有虎符,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造反,都得编个理由,比如清君侧,不然士兵的长枪对的不是敌人就是你了。即使士兵听你的话,军心也不稳,一有风吹草动直接溃不成军。 第二,皇帝考虑得很全面,有了虎符还e68a84e8a2ad7a64332不够,还要有诏书,说明出兵的理由和地点,不然统帅底下的将领也不会随意出兵。宋朝更是在军中安插监军,监督军队调动是否符合程序。
历史上有个有名的故事,叫信陵君窃符救赵。当时信陵君偷得虎符,拿给了统帅晋鄙,晋鄙还是不肯发兵,后来还是信陵君雇请的杀手杀死了晋鄙,才成功发兵。显然,最终调兵成功不是靠着虎符,而是靠着信陵君这魏国公子的名声和暴力夺权。如果换一个普通人拿着兵符调兵,就算杀死主将晋鄙,那晋鄙的部下也会一拥而上砍死你的。既然士兵和将军都听命于虎符,为什么信陵君反而调不动兵马呢? 因为古代调兵除了虎符外,还得有诏书,诏书上要写明出兵的缘由、地点等信息,晋鄙出兵前,魏王就同时下达了诏书,要求晋鄙驻扎邺城观望,这样既不得罪秦国也不得罪赵国。 但信陵君只拿着虎符前来,却没有更改作战目的的诏书,晋鄙自然起了疑心。早在信陵君出发之前他就知道光靠虎符是不行的,所以才叫杀手杀了晋鄙。
在封建时期,我国历朝历代的君王维护他们的权copy利,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答案就是控制军队。所以为了控制军队就诞生了虎符这个小东西。
其一:假造兵符也根本上不太能够。从如今存世的几个兵符来看,纹路细腻,造型复杂,比方兵符上的错金铭文,就是先在兵符上刻出阳文,再把金丝嵌入阳文,最初打磨光亮。如此复杂的工艺,在现代除了官办工坊,普通人基本无法仿制。
再者:自古以来,中国现代兵符都是专符公用,一地一符、一事一符,绝不能够呈现运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中央军队的状况。为了避免冒充,在兴师动众时,除了要勘验兵符外,还要出示皇帝的圣旨或许朝廷的公文,缺一不zd可。和平完毕后,将帅手中的兵符要出借朝廷,不得私自珍藏。
所以说现代人们觉得的只认虎符不认人其实是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