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主要的王
太平天国,王者天下,成也王,败也王!
自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县东乡称天王始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的主要王有:
天王洪秀全,1851年称,崇号:万岁;
东王杨秀清,1851年封,崇号:九千岁,职衔:正军师中军主将;
西王萧朝贵,1851年封,崇号:八千岁,职衔:又正军师前军主将;
南王冯云山,1851年封,崇号:七千岁,职衔:副军师后军主将;
北王韦昌辉,1851年封,崇号:六千岁,职衔:又副军师右军主将;
翼王石达开,1851年封,崇号:五千岁,职衔:左军主将;
燕王秦日纲,1854年封,崇号:千岁,职衔:天官正丞相;
豫王胡以晃,1854年封,崇号:强千岁,职衔:春官正丞相
安王洪仁发,1857年封,崇号:显千岁,职衔:殿前京内又正总鉴;
福王洪仁达,1857年封,崇号:伦千岁,职衔:殿前京内副总鉴;
干王洪仁轩,1859年封,崇号:福千岁,职衔:文衡正总裁;
英王陈玉成,1859年封,崇号:禄千岁,职衔:前军主将;
忠王李秀成,1859年封,崇号:荣千岁,职衔:后军主将;
侍王李世贤,1859年封,崇号:雄千岁,职衔:左军主将;
辅王杨辅清,1860年封,崇号:威千岁,职衔:中军主将;
赞王蒙得恩,1860年封,崇号:耀千岁,职衔:春官又正丞相;
请王李开芳,1863年封,崇号:合千岁,职衔:地官正丞相;
求王林凤祥,1863年封,崇号:协千岁,职衔:天官副丞相;
太平天国诸王名单
1、东王。杨秀清。
初封“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后加封“劝慰师圣神风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所刻东王印称“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圣师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东王杨秀清”。
1-1、幼东王。洪天佑。
封“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2、西王。萧朝贵。
封“右弼又正军师西王”。所刻西王印称“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西王萧朝贵”。
2-1、幼西王。萧有和。
封“殿前赍奏节钺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幼西王八千岁”。
3、南王。冯云山。
封“前导副军师南王”。
3-1、幼南王。萧有福。
封“殿前公议前导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
4、北王。韦昌辉。
封“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5、翼王。石达开。
封“左军主将翼王”。后封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6、燕王。秦日纲。
7、豫王。胡以晃。
7-1、幼豫王。胡万胜。
封“殿前礼部正春僚顶天扶朝纲幼豫王强千岁”。
8、安王。洪仁发。
8-1、信王。洪仁发。
由安王改封“殿前京内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信王显千岁”
9、福王。洪仁达。
9-1、勇王。洪仁达。
由福王改封“殿前京内副总鉴御林兵马顶天扶朝纲勇王伦千岁”
10、恤王。洪仁正。
封“殿前工部正冬僚顶天扶朝纲恤王利千岁”
11、巨王。洪和元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6。
封“殿前京内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巨王显千岁”
12、宗王。洪利元。
封“殿前京外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宗王显千岁”
13、元王。洪科元。
封“殿前京外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元王显千岁”
14、长王。洪瑞元。
封“殿前京外副总鉴顶天扶朝纲长王显千岁”
15、见王。洪现元。
封“殿前京外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见王显千岁”
16、唐王。洪瑭元。
封“殿前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唐王显千岁”
17、同王。洪同元。
封“殿前又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同王显千岁”
18、次王。洪锦元。
封“殿前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次王显千岁”
19、定王。洪钰元。
封“殿前又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定王伦千岁”
20、汉王。洪釪元。
封”殿前正开矿顶天扶朝纲汉王伦千岁“
21、封王。洪春元。
封”殿前兵部又正夏僚顶天扶朝纲封王猛千岁“
22、请王。李开芳。
封”殿前春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请王合千岁“
22-1、请王。李永保。袭李开芳爵。
23、求王。林凤祥。
封”殿前夏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
23-1、其子袭求王爵。
24、祝王。吉文元。
封”殿前秋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祝王洽千岁“
25、嘏王。庐六。
封”殿前冬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嘏王让千岁“
26、勤王。林启容。
封”殿前兵部副夏僚顶天扶朝纲勤王茂千岁“
26-1、其子袭勤王爵。
27、光王。洪天光。
28、明王。洪天明。
29、瑛王。洪春魁。
30、琅王。洪魁元。天王 洪秀全 幼天王 洪天贵福
东王 杨秀清
南王 冯云山 幼南王 冯炳文
西王 萧朝贵 幼西王 萧有和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英王 陈玉成
忠王 李秀成
豫王 胡以晃
燕王 秦日纲
干王 洪仁轩
安王 洪仁发(后改封信王)
福王 洪仁达(后改封勇王)
恤王 洪仁政
巨王 洪和元(洪仁发之子)
崇王 洪利元(洪仁发之子)
定王 洪钰元(洪仁达之子)
请王(威王) 林凤祥
求王(毅王) 李开芳
辅王 杨辅清
赞王 蒙得恩 幼赞王 蒙时雍
章王 林绍璋
侍王 李世贤
勤王 林启荣(追封)
顺王 李春发
补王 莫仕睽
戴王 黄呈忠
首王 范汝增
正王 徐广琛
佐王 朱一波
慕王 谭绍光
遵王 赖文光
勇王 罗大纲
纳王 郜云官
诸王 黄文金
烈王 方成宗
宁王 张学明
随王 杨柳谷
听王 陈炳文
庄王(祝王) 吉志元
翰王 项大英
奖王 陶金曾
以王 陈金刚
顾王 吴汝孝
松王 陈得风
慰王 朱兆英
扶王 陈得才
康王 汪海洋
宁王 周文康
对王 洪春元
襄王 刘官芳
奉王 谷隆贤
来王 陆顺德
护王 陈坤书
启王 粱成富
导王 陈仕荣
孝王 胡鼎文
航王 唐正财
相王 陈潘武
古王 蓝成春
比王 钱桂仁 比王 伍贵文 从王 陈得德
康王 汪安钧
保王 康容海
归王 邓光明
会王 蔡元隆
谐王 谭体元
淮王 邱远才
敬王 林大居
畏王 秦日南
直王 林得英
趋王 黄章桂
爱王 黄崇发
善王 陈观意
匡王 赖文鸿
循王 魏超成
梯王 练业绅
金王 钟万信
荣王 廖发寿
挺王 刘得功
佑王 李远继
乐王 谭应芝
享王 刘裕鸠
昭王 黄文英
感王 陈荣
潮王 黄子隆
凛王 刘肇钧
拱王 杨张安
湘王 黄子澄
广王 李恺顺
武王 汪有维
纪王 黄金爱
祥王 黄隆芸
贵王 陈得胜
扬王 李明成
守王 方海宗
利王 朱兴隆
显王 袁得厚
志王 陈志书
然王 陈时永
粱王 凌国钧
邹王 周林保
柬王 赖桂芳
怀王 周春
献王 王文发
养王 吉庆元
佩王 冯真林
跟王 蓝仁得
沛王 谭星
誉王 李瑞生
稽王 吴玉堂
陪王 谭富 幼陪王 谭标
赞王 赖阿养
报王 秦日富
奏王 苗沛霖
端王 蓝大顺
文王 蓝二顺
周王 汪麻子
卫王 杨雄清
成王 陈聚成
贡王 粱凤超
穰王 黄绍忠
列王 黄明厚 徐朗 林彩新 金友顺 傅振纲 李万才 刘得义 邱国文
萧雅泗 黄宗保 洪桂芳 李清青 朱义得
沃王 张乐行(捻军)
鲁王 任化邦(捻军)
荆王 牛宏升(捻军)
魏王 李蕴泰(捻军)
粱王 张宗禹(捻军)
勇王 龚德树(捻军,追封)
永安封王:
东王杨秀清
西王肖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后又封:
英王 陈玉成
忠王 李秀成
还有数不清的很多王。
太平天国,王者天下,成也王,败也王!
自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县东乡称天王始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的主要王有:
天王洪秀全,1851年称,崇号:万岁;
东王杨秀清,1851年封,崇号:九千岁e69da5e6ba907a64339,职衔:正军师中军主将;
西王萧朝贵,1851年封,崇号:八千岁,职衔:又正军师前军主将;
南王冯云山,1851年封,崇号:七千岁,职衔:副军师后军主将;
北王韦昌辉,1851年封,崇号:六千岁,职衔:又副军师右军主将;
翼王石达开,1851年封,崇号:五千岁,职衔:左军主将;
燕王秦日纲,1854年封,崇号:千岁,职衔:天官正丞相;
豫王胡以晃,1854年封,崇号:强千岁,职衔:春官正丞相
安王洪仁发,1857年封,崇号:显千岁,职衔:殿前京内又正总鉴;
福王洪仁达,1857年封,崇号:伦千岁,职衔:殿前京内副总鉴;
干王洪仁轩,1859年封,崇号:福千岁,职衔:文衡正总裁;
英王陈玉成,1859年封,崇号:禄千岁,职衔:前军主将;
忠王李秀成,1859年封,崇号:荣千岁,职衔:后军主将;
侍王李世贤,1859年封,崇号:雄千岁,职衔:左军主将;
辅王杨辅清,1860年封,崇号:威千岁,职衔:中军主将;
赞王蒙得恩,1860年封,崇号:耀千岁,职衔:春官又正丞相;
请王李开芳,1863年封,崇号:合千岁,职衔:地官正丞相;
求王林凤祥,1863年封,崇号:协千岁,职衔:天官副丞相;
《太平天国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1》人物谱
《大平天国》人物众多,为方便观众欣赏,现简要介绍其主要人物如下: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天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师长及亲友赞许。1827年,未满15岁的洪秀全轻而易举通过了县试,但府试却落选了,此后又先后三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不幸都名落孙山。1843年,洪秀全受《劝世良言》一书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提出天下男女,皆兄弟姐妹,应独尊上帝,不行恶事,斥封建皇帝为“阎罗妖”,号召人民奋起将其“击灭”,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冯云山(1815~1852)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少时聪慧好学,饱览儒经、天文、历算和兵书。因父亲早故,家道中落,他在家乡教读,屡试不中,对科举与清政府不满。1843年他与洪秀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支持和参与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称天王,设立五军主将制,他受任为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谦让退居杨秀清、萧朝贵之下。
杨秀清(1823~1856)太平天国东王。家境贫寒,幼丧父母,饱受生活磨砺,虽不曾读书,但谙于世事,富于权谋。1844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陷狱,洪秀全离开广西,拜上帝会濒于瓦解,杨秀清假天父下凡,发号施令,稳定团结众心,又设法营救冯云山脱险,使拜上帝会危而复安。永安分王,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身系太平天国军政全权。
萧朝贵(?~1852)太平天国西王。家境贫苦,萧朝贵稍长,即以佣工及种山烧炭谋生,后举家由武宣移居桂平县古棚村,与杨秀清家毗邻,过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贵娶黄氏女宣娇为妻。宣娇因过继杨家,随养父姓杨,与秀清为兄妹辈。1847年8月,洪秀全自广东入桂,与宣娇结为兄妹。1852年9月,在长沙南门一战中,萧朝贵不幸被清军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翼王。在冯云山、洪秀全的启发下,加入拜上帝教,并成了贵县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羽翼天朝”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
韦昌辉(1826-1856)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经冯云山启发加入拜上帝会,并奉命在家开炉打铁,明则制造农具,暗中制造武器,准备起义。金田起义就是在韦家祠堂宣布的。1851年3月,洪秀全登极,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是五军主将之一,永安封王时,又被褒封为北王。冯云山、萧朝贵分别在全州、长沙牺牲后,韦昌辉的地位自然上升,仅次于洪、杨、居第三位。
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4年后,这场气势磅礴、震惊世界的农民革命战争失败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的歌曲——“能共那苦中苦,难共那甜中甜;能过那生生死死般般险,难过那花花绿绿重重关;不问那千秋大业为何毁一旦,只叹那剑上血还是那么成,风中泪还是那么酸”——非常贴切地道出了太平天国的衰亡之一:其领导人物在性格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衰亡。
一、贪图享受
常言说,身正为范。一个人只有严以律已,才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果贪图享受,这个人就会沿着下坡路走向洼地,甚至迈进深渊。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袖人物就贪图享受,丧失了进取心。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病死,11年中从未迈出天京城门一步,只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其余时间则在他的金龙殿里坐享荣华,其帝王生活的威仪和气派,是相当排场的。据说,洪秀全曾经拥有88个后妃,其数量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72后妃。太平军进入了天京,大兴土木,不少王府、将宅非常豪华,并且上下争奢赛富,竞相大搞华丽排场,连基层管辖25人的“两司马”也要乘4人抬的黑轿。东王杨秀清每次出行要乘48人抬的大黄轿,夏日轿下设玻璃注水养金鱼的水轿,每次出行时前后仪仗数里,像赛会一般。正是因为太平军上上下下抵挡不住贪图享受的欲望,从而导致了百万大军转瞬之间冰消瓦解,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二、骄傲专横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一个人如果取得了很大的功绩,那么他应该谦虚谨慎,这样会使他更上一层楼,会使他保一份平安。然而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物不采取这种正确态度,他们在取得了一定成绩后,飘飘然起来,昏昏然起来,不仅骄傲自大,而且专横跋扈,这样,他们就因这种性格缺陷绊脚而栽跟头。东工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建立过程中,显示了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但在革命成果取得的同时,他开始自恃功高,日渐专横起来。他对太平军将士随意处死,连许多王侯包括北王韦昌辉等人,也都受过他的杖责。1856年8月,清军包围天京的江南大营被打垮,太平天国的前景更加广阔,杨秀清乘机扩权,逼迫洪秀全亲自到东王府封他为“万岁”。对此,洪秀全表面上答应,暗中密令在江西的韦昌辉等人,迅速返回天京“救驾”。9月的一日,韦昌辉率心腹部队三千多人深夜赶到天京,迅速包围了东王府,大开杀戒,除杨秀清及其亲属外,还有两万多将士惨遭杀害。自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以后,开始转向衰退。杨秀清的被杀,是与他居功做校有关系的。
三、虚伪猜忌
俗语说:“巧伪不如拙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诚待人者的影响力是很强的,得到的收益也是很大的。与此相反,虚伪猜忌者,虽然自认为非常聪明,但却常常被聪明所误,因为与其交往对方得不到信任,自然也就不会与其倾心而交。太平军席卷半个中国后,革命初期那种“寝食必俱,情同骨肉”的作风没有了,出现了“彼此暌隔,猜忌日生”的局面。洪秀全杀了杨秀清、韦昌辉后对石达开也有猜忌,他一方面对石达开礼遇有加,赋予其在天京主持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防范,封他的两个哥哥为王,对其牵制。这种虚伪做法,使得石达开感到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觉得在天京大展宏图之路已被阻绝,他对洪秀全不能以心换心而伤感不已,于是在1857年6月,负气离开天京,带走了十余万精锐部队。在太平军将领的眼中,石达开是个知书达礼、疏财仗义、居心仁厚、才能卓越的统帅,可是洪秀全没有给他应有的待人态度,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加大,形势逆转急下。石达开的出走,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短短几个月后,清军乘机反扑,重建了江北、江南大营,围困住了天京。
四、心胸狭小
苏三娘是个俊美的太平女将,洪秀全想纳其为妃,可是苏三娘倾情于太平勇将罗大纲,洪秀全很不是个滋味。虽然罗大纲战绩显赫,功不可没,可是洪秀全就是没给他应有的官阶。从这件事上,众将领都意识到了洪秀全心里有一杆不公平的秤,这都是因为罗大钢的恋人苏三娘而起。将领们为洪秀全的心胸狭小而不满。
五、一意孤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就应该改掉。石达开负气离开天京,振臂一呼,带走了十余万太平军将士,去了云、贵、川等省份另辟新天地。由于孤军作战,没有根据地,虽然多次击败清军,但支撑日渐困难,将士们越打越少。到后来,连他最亲近的部将信心也开始动摇了。他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石达开领导的道路是错误的,于是苦苦相谏。面对众将的多次劝说,石达开就是抹不下面子,不但不肯回归天朝,而且言明至死不会回头。
http://mind.studa.com/2003/6-19/2003619155346.html
http://.cn/GB/paper447/978/137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