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39,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原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6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译文: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扩展资料:
一、子路性格
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二、出处简介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昺《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子路
这一章子路问何为“士”,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呢?我们在前面看到子贡问何为“士”,得到的回答是如何作一个君子,这一次子路问何为“士”的回答其实也是一样的,说的还是如何作一个君子,只不过这一章偏重于君子相处之道。
君子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应该如何相处呢?“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切切偲偲”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互相切磋,互相善责。君子之间不是没有是非,也不是不讲是非。人和人之间肯定是要有区别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不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一定会有所不同的,不同是正常的,同是不正常的。既然有观点上的不同,那么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那也是正常的现象。有了矛盾怎么办?有了不同的观点有怎么办呢?呵呵,该咋办就咋办呗。君子之间绝对不会强求同一,更是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39不能昧着良心说瞎话。明明看到对方错了,也不指出,反而在一边说风凉话,看热闹的肯定不止君子。所以君子之间也是要争论的,可能争论起来更激烈。比如对学术上的争论,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大师在学术上争论,那真的是寸土必争,毫不相让。这就是“切切偲偲”。
君子有不同,所以必然是要争论的,必然是要辩论的。但是这种辩论,这种争论必须是要限定在观点上,限定在学术上。反对的永远是观点,而不是人。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么就不是君子了。如果将学术的、观点的争论,演化成了人身攻击,那么就不是什么“切切偲偲”的问题了。那就是人品的问题了,不仅仅是不够什么“君子”,不够什么“士”的标准了,斗宵之徒也未必就如此。这样的事情我们看的也够多了,一些人吵起架来是没有什么原则的,最后都变成什么样子?有些可爱的人士,有些“大师”们在争论以后有事什么样子?最后的结果也许和市井泼妇没有什么区别了,或许还不如。连脐下三寸的勾当都扯出来了,那都是什么东西啊。
君子有不同,君子有所争,君子可以直刺对方的错误。但是争论以后呢?君子之间不会因为争论以后就怎么样,也不会因此就伤害了互相的感情。争论归争论,朋友归朋友。都是对事而不是对人,那么就不会互相伤害,那么仍然会像兄弟一样和睦的。那就是“怡怡如也”,就是“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呵呵,现在好像真的兄弟也未必和睦啊,为了房子为了遗产大打出手,对簿公堂的还少吗?见的多了,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兄弟真的应该这样吗?朋友应该这样吗?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还是前面说过的那个“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之间没有争论,是不正常的。做朋友也是如此,总是在夸奖你的真的是你的朋友吗?对你所有的意见都赞同的是什么人?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样的人或者是要有所求,或者是要看你的热闹。呵呵,看你都在悬崖边上了,还给你打气加油,鼓励你“跳啊,跳过去就会融化在蓝天里……”呵呵,这样的朋友还是少些的好,否则死得会很惨。真正的朋友必然是会实话实说的,即便说的东西你都不爱听,但是也要说的,这才是真朋友,才是真君子。可是我们有几个人愿意听实话呢?有几个人会说实话呢?实话又有几个人能接受呢?许多时候面子比里子重要的多啊!
想要“和而不同”也真的是不容易的,但是为什么不容易呢?还需要我们自己想。当别人“切切偲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接受呢?当别人有了问题之后,我们是不是会“切切偲偲”呢?“切切偲偲”以后还会不会“怡怡如”呢?这也是一个考试,连这个都达不到的话,还是不要妄称什么“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