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的意思是: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 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重剑无锋”指的是笨重的、没有锋刃、很重的剑,即使它没有开刃,并不锋利,但是使用它的人有极大copy的力量,也是可以有极大的杀伤力。
“大巧不工”指的是没有经过精心打造,让其自然。比喻:大智慧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灵巧的设计百,计算。其实其所指的道理就是顺其自然。
拓展资料:
源于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得到一件神兵,是把厚重的铁剑,上铸八个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意思是说真正的剑技不是要依靠剑锋,而是个人的修行。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其实这是一种我国古代由来已久的哲学思想,有老子等的道家精神的遗风。度就好像“大智若愚”,知“大象希形”,“大音希声”之类的。
依据老子的美学观点。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语自《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里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
老子提出的“大巧若拙”虽本道意不在审美,而在说明“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但它却恰恰说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特征。
意思是: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原文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白话翻译为: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扩展资料:
《道德经》的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35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意思是: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洁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8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以及第四十五章,其内容分别为:
1、第四十一章原文内容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2、第四十五章原文内容: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