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水浒传》里有个女人的名字,是不贞洁的代表,那就是潘金莲。只要是提到潘金莲,无论古今说的都是不守妇道的女人。
难道这施耐庵与潘家有仇不成?他被潘家的女子伤害过?为什么他笔下的潘金莲成了臭名远扬的存在呢?通过多方的资料查考,历史当中还真有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这三个人。
明朝时期位于清河县,历史当中确确实实有这三个人,但是这三个人与我们现如今,人们所熟悉的《水浒传》里的三个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的。
武大,原名是叫武植,小时候的名字叫武大郎,家住河北清河县武家村。
武大幼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1年的时候家境贫寒,父母早亡。而这武大郎身材也并不是十分的矮小,却是一个气宇轩昂的好男儿。现如今在河北清河县还有着武植的墓。
武大自幼聪慧,读书刻苦,最后还做了阳谷县的县令。他在任期间,为人清廉,为百姓还做了不少的好事。
这潘金莲确实是武植的妻,但是她出生名门,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还是个贤妻良母。
早年武大没有高中皇榜的时候,潘金莲不顾家人的反对,偷偷的接济他。后来武植金榜题名,这才成就了一段良缘,而且二人婚后和睦恩爱。
如此以来,施耐庵怎么就把他们写成了现如今不堪的样子呢?原来这武大家境贫寒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好友叫黄堂。
黄堂家道中落的时候去投奔武植,阴错差阳错之下,黄堂误会了武植。然后编排了这样一个故事,被流传开来,才有了施耐庵把它写在小说里。
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与武大郎非常恩爱。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原名叫做武植,是山东清河县的武家那村人,年少时候的武植虽然除尘比较贫寒,但是他聪明过人而且文武双全。
在中年的时候,武植进京赶考并且考中了进士,出任了山东谷阳县的县令,而潘金莲住在距离武植家乡不远处的黄金庄。
潘金莲从小就非常爱慕武植,她的父亲也经常接济武植,在武植赶考高中的以后,潘金莲的父亲决定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武植,武植和潘金莲成亲以后,两个人非常的恩爱,并且养育的有四个子女。
扩展资料:
武植和潘金莲谣言的起源:
武植出任山东聊城阳谷县知县后,消息传到他老家河北清河县。也传到了他少年时八拜之交的盟兄弟耳中。
因此盟兄弟家道中落,听说兄弟发了家,更去山东寻找武植希望他资助自己。当他找到了武植,武植夫妇盛情的接待了这个兄弟。
但就在当天武植接到黄河发大水的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3消息,武植因此只好赶去救灾了,盟兄弟因不知情,在他家待了半个月,再也没有见到武植了。
他认为武植忘恩负义,故意躲着他不见,就愤怒的不辞而别回老家了,回到老家后也气愤不过,为了报复忘恩负义的武植,更在家乡散布谣言,还到处张贴大字报。
说武植不是在阳谷县当县令,而是在卖烧饼,又说潘金莲不守妇道,红杏出墙,后来人们就以讹传讹,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最后被《水浒传》的作者施奈恩把事情通过艺术加工,更为夸张写进书中,造成了以讹传讹的历史奇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大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金莲
我们都知道,武大郎和潘金莲是小说水浒传里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上有没有这两个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6人呢,其实小说里的人物都是有人物原型的,历史上还是真的有潘金莲和武大郎这两个人的。
但是在历史上,武大郎这个人却不是像那样矮小的。武大郎的真名叫武植,因为在家里是老大的原因,所以就大家都叫他大郎。是明朝的人物,是山西人,因为当时天灾人祸逃到了山东来避难。武植也就是武大郎这个人,他从小就很有天赋,而且很刻苦努力。自己本身也喜欢诗词歌赋,在很多年以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进士,后来就成为了县令。当时他逃难的时候,一个姓潘的知州资助了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姓潘的值周没有看走眼。在武大郎考上进士之后呢,就把自己的女儿潘金莲嫁给了武大郎。
因为潘金莲确实也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并且很贤惠。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人,两个人非常的恩爱。而且两人一起孕育了四个孩子,他们的可谓是家庭非常的幸福和美满。
可是为什么在水浒传中,武大郎和潘金莲会被说成这个样子呢。在武大郎比较小的时候,家境比较贫寒,一位姓黄的朋友曾经帮助过他,后来这个姓黄的朋友家道中落,找到了武大郎,想要寻求武大郎的帮助。在这个时候他就找着武大郎,并多次的暗示让武大郎帮助他,给他弄个什么小官当,但是武大郎太忙了,而且是个为官清廉的人,就一直没有搭理他。
这个姓黄的朋友,在看着自己连续暗示武大郎之后,武大郎也没有反应。而且武大郎这个人是非常勤恳的,每天的早晨出去,晚上回来,忙于政务,也没有时间好好招待自己的儿时的好友,这个儿时的朋友就心怀不满。
但是这里这个姓黄的朋友并没有和潘金莲有过什么苟且之事,只不过在这一路上就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谣言,就说武大郎是一个侏儒,个子非常矮,什么事儿都做不了,而且他的妻子潘金莲非常的漂亮,但是水性杨花的人,武大郎整天被戴绿帽子。这样这个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当时是施耐庵在写水浒传,听到了这个故事之后,就把它写到了武松的故事里。
就这样,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但是历史上实际上却不是这个样子的。
历史当中还真有武大郎,潘金莲这两个人,他们都是河北省清河县人,而且两人的村子距离不远,也就是2公里左右。
潘金莲是知州家的千金,典型的大家闺秀、贤妻良母。而且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妻二人和睦恩爱,并且还生于有4个孩子。
潘金莲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在武大郎任山东省阳谷县七品县令期间,作为贤内助的潘金莲,照顾孩子,打理后院井井有条。
武大郎本是儿时起的小名,他本名武植,能文善武。
幼时武植家境贫寒,是受到很多人的救济才得以读书。
这些朋友当中有一个叫黄堂的人,对于武植帮助很大。武植很是感激这些朋友,但是也是因为这个名叫黄堂的人,才导致了现如今人们对于武大郎潘金莲的,很是厌恶的原因。
历史当中的武大,身材魁梧、样貌俊朗,绝对不是7a64e78988e69d83331三寸丁、谷树皮的形象。
黄堂早期家境很好,后家道中落,想要去阳谷投奔武植。
到了阳谷县以后,武植热情的款待了黄堂,但是并没有如黄堂所想的一般给他安排工作。
武植清楚的了解黄堂的性格,认为他并不太适合在官场混。所以在黄堂回家之前就派人去黄塘家,把他家修缮一新。以此来报答黄堂早年的资助。
可是这黄堂抱希望而来,失望而归,在路上的时候心里憋闷,就将这武大和潘金莲编排一通,向路人传讲,消息就这么给传到了各地。
后来又被作者施耐庵写进他的小说,才有了如今人们所看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