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意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出自哪里,什么含义?详细一些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意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出自哪里,什么含义?详细一些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大智若愚,也说大智如愚,指真正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像愚笨,不露锋芒。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指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大智若愚”出自先秦周驯《周训》: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38“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此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智若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大智若愚:

意思就是,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物的时候,让自己显得很傻很迟钝,很吃亏的样子,但是在事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大事上却能做得很出色很成功。

大智若愚出自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译文: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大智若愚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一些非常低调、厚积薄发的人。

2、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敝 ; 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躁 胜 寒 , 静 胜 热 , 清 为 天 下 正 。”

译文:最圆满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3不会败坏。最充实好似空虚,可是它的作用不会穷竭。最正直好似枉屈,最灵巧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会辩说。急走能战胜寒热,安静能克服暑热。无为清静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大巧若拙用以形容一些深有城府但不愿意显露自己的人。

扩展资料:

大智若愚的历史故事

《宋史》 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人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

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个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言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 , 记不起这件事了。”

就这样,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臣属更会为其倾犬马之劳,这是大智若愚的最佳体现。


大味至淡,大道至简,大美无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是出自《老子》,只是出现的章节不同,具体如下: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2)白话译文如下:

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下士听了道,反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古话说得好: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强的德好像懦弱,充实的德好像空虚;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 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2、“大巧若拙”

(1)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白话译文如下:最正直的人外表反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6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3、“大智若愚”

(1)出自《老子》《周训》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白话译文如下: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扩展资料

当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古今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理解,大致有六种解释:

1、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

2、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是稀疏的;

3、认为“希声”即“无声”,是在蕴酝“大音”;

4、认为“大音希声”乃天乐,是不能用耳朵去听,而是去感悟用那永恒和谐的庞大“天乐”;

5、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主要是指对声音情感的超越。

6、认为没有声音就是最强音,即什么都不说,就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巧若拙

百度百科—大智若愚

百度百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又a又b式的词语有哪些? 类似“又大又圆”这样的abac式词语还有哪些? 又a又b式的词语大全 又什么又什么abac的词语有哪些 好雨不雨风不风,的诗意是什么 有一句好像是,风风雨雨一起走过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曾经风风雨雨一起走过 求歌名 陶渊明为什么叫"五柳先生";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 蒲松龄为什么号称柳泉居士? 蒲松龄是柳泉居士还是柳泉先生? 青莲居士、香山居士、东坡居士、易安居士、柳泉居士、六一居士、... 一尘不变和一成不变的区别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之间如何区分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三者的意思有什么可以区别的? 一直不变和一成不变有什么区别??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是什么意思?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意思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大盈若冲,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形容“行踪”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行踪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行踪很诡异,神秘的四字成语重点:行踪、四字成语越多越... 形容一个人的行踪神秘 ,应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一视同仁打一字 为人子者需敬孝,打一字 飞鸟呜叫村树间 (打一字)五笔划 成语字谜打一字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意义何在呢?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请推荐几个谚语或俗语 民间的谚语有哪些?拜托了各位 谢谢 求有关开心的谚语 “有理不在声高”这条谚语是什么意思 惨淡是什么意思? 惨淡的意思是 经营惨淡与惨淡经营有什么区别? 惨淡什么意思?告诉我吧!谢谢哈… 却拼音第几声 “乘” 念第几声 因为的为念第几声? 和面的和念第几声 怎样做到宽容和通情达理? 什么样的女孩是通情达理的 详细 如何做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 大度的女人过得开心吗? 指两个人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分别指哪两个人 柳州风骨 长吉清才 中的柳州和长吉是什么意思 “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具体含义? 柳州风骨 长吉清才 风骨指的是什么 清才指的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