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斧柯烂尽的译文-斧柯烂尽的译文

斧柯烂尽的译文-斧柯烂尽的译文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指在外很久归乡后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典故源于《水经注》云:晋时有一叫王质的樵夫到石室山砍柴,见二童子下围棋,便坐于一旁观看。一局未终,童子对他说,你的斧柄烂了。王质回到村里才知已过了数十年。王质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巨变。所以"烂柯人"又指指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

刘禹锡有诗用到了"烂柯人"的典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zhidao 暂凭杯酒长精神。



信安县有一座山叫悬石板,晋中期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质的樵民,砍树来到了一个石室中,看见有四个小童在弹唱,王质于是就停留下来靠在斧头把上听他们zhidao弹唱,小童给了王质一个像枣核的东西,王质把它含在嘴里就不再感到饥饿,过了一会儿,小童们说让他回去,他听到后就回去了,斧头柄都腐烂了,回去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家几十年了,亲戚朋友都已不在,一切都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

注:

烂柯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东南13公里,又名石室山、悬石坂、石桥山等。
述异记》

烂柯人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传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新安郡在今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说的石室山,因为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已经被人们称为烂柯山了。故事说晋代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这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721332.html?si=9

斧柯烂尽:柯,斧子zhidao的木把。全句的意思是斧子的木把都腐朽烂掉了。比喻经历了很长的岁月。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一句“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的典故: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传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晋代有个叫王质的樵夫,在山上砍柴,见有两童子下棋,于是站在旁边观看。棋局未终,手中的斧柄已经烂朽了,回到乡里,见到的人竟然全不认识他。一打听,原来他在山上看一盘棋的时间,山下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相关阅读

  • 斧柯烂尽的译文-斧柯烂尽的译文

  • 成语大世界成语造句
  • 指在外很久归乡后发现一切都改变了。典故源于《水经注》云:晋时有一叫王质的樵夫到石室来山砍柴,见二童子下围棋,便坐于一旁观看。一局未终,童子对他说,你的斧柄烂了。王自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