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释 义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窃,本义偷、盗。盗贼所为也。孔乙己说:偷书不为偷,窃也。这当然是狡辩,但贼这个名实在不好听,孔乙己自认读书人,即使做贼,也要把自己打扮的雅点。这样636f70797a64364的贼,姑且称之为“雅贼”吧。
贼有“雅、俗”之分外,还有另一种分法:窃钩者与窃国者之分。见《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窃钩者,偷鸡的,盗狗的,为贼;窃国者,为诸侯,为英雄,为元勋,为领袖。
对于窃钩者,人们自然恨之入骨,见之喊打;然而,对于窃国者,就难得看到几个人会愤怒了。老百姓的思想在这方面真的很奇怪,既统一,又矛盾。比如说,某某偷了邻家的牛,这咋行呢?不送你去坐牢,也要让你受尽千夫所指;然比如说将军杀人呢,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人们又公认这是英雄,是元勋,是领袖了。细想来,总有点耐闷,难怪唐诗人曹松《己亥岁》诗中说:“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窃国者所窃何物也?当然不是山川草木、江海湖泊,这些是不用担心窃走的。窃国者所窃为民权、民心、民意也。为了党派利益,不顾天下众生,凭着高压手段与舆论导向,颠倒黑白、混淆美丑、指鹿为马。久而久之,“喜鹊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夜莺”(余杰语)。这样的精神窃贼着实可恨。所以说,窃民权、民心、民意之领袖,之政党,即窃国者也。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百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度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知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 则并与权道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内然邪?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容仁义圣知邪?
是庄子的思想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zd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史记·游侠列传序》:“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回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答‘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是庄子的思想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百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史记度·游侠列传序》:“故伯夷问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答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内非虚言也。”后遂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讥刺旧社会小盗被杀、大盗得国的反常现象。亦省作“窃钩盗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