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是陶行知的理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理论。对于这个理论的阐述,先生用了一个极为通俗的例子:小孩子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了糖,才知道糖是甜的……浅显易懂地说明了由“行”到“知”的一个过程。然后,陶先生结合“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亲知、闻知和说知”。陶行知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亲知”的意思,亲知就是亲身得来的,从“行”中得来的。对此,我深有感触,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说说知识来源于亲知。这里我所要说的“知识”指的是纯粹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就拿我所教的数学来讲吧,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把数学知7a64e78988e69d83335识融于生活实践,有利于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比如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看电视报,说说各种电视节目预报的时间,特别是晚上的节目,让孩子们说说分别是晚上几点,由此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也由于亲身感受了知识,运用了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比纯粹的讲解要牢固的多;再如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动手来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如“圆锥体体积”教学,让学生同桌做实验,学生学得不亦乐乎,通过亲手操作,从中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公式由来一清二楚,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再如三年级上学期教学除法计算,这是一个很单调的教学内容,于是,采用了摆一摆的方法教学新知,而分小棒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先算十位,就是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得到每份2捆,也就是20根,所以在十位上商2,表示2个十,再分2根的过程就是算个位的过程,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根,所以在个位上商1,表示一个1,最终得到答案21。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手、耳、口、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算理不用多解释就明明白白。
俗话说得好“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很多时候,操作要比纯粹的记忆效果好的多了。可见,亲自参与对于思维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数学课可以这样,其他如科学课就更加要注意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当然,知识的学习也不能光靠动手参与操作就可以了,知识的学习,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然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在我们数学的新教材中也同样体现了出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现在的数学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进一步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教学统计后,有一个实践活动,就是统计居民使用塑料袋的情况,从家庭、超市及菜市场等渠道进行实践,在一个星期的实践统计活动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我又想到了生活中的知识也来源于亲知。记得上次数学补充习题上由这样类型的一个题目(具体题目我不记得了,下面只是大概意思):商场中一件衣服原来卖126元,实际优惠了12元,妈妈买这件衣服花了( )钱。原本以为这样一个生活常识题,学生都懂,这道题的正确率会很高。谁知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道题的正确率远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高,甚至是远远低于我的最低限度要求,很多学生都是用“126+12”的。一阵怒火之后,我逐渐冷静下来,细细思考一番,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现在的孩子电脑比我们懂,因为他们一直在摆弄研究,比我们实践的多,新鲜事物比我们了解,那是他们在关注,在不断的接触,而对于这种买东西优惠了多少钱,实际花了多少钱,他们是不用管的,因为有父母操心着这一切,所以在我看来是生活常识的题目,对于他们来说是难题,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做“优惠”。就像没见过香蕉,偏要问他香蕉是什么颜色一样。这又充分说明了“行是知之始”。
最后,我要说的是既然“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那我们不再应该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我们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就如陶先生所说“我以为天下最经济的事,无过于这种亲知之取得”。这让我想到了儿子经常看的一个节目“智慧树”,里面有个栏目叫“科学泡泡”,这个节目的目的就是让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学会动手动脑、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让他们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通过科学游戏,在玩中学科学。上次陪着儿子也完整的看完了一个片段,片段内容是这样的:红果果、绿泡泡问孩子们“把一张纸条放在嘴巴下面,然后使劲地吹气,你觉得纸条会向哪个方向摆动呢?”以孩子的经验理解,肯定是纸条会向下摆。孩子们猜测后,主持人没有马上公布正确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试一试,结果一试,才发现纸条反向上飘起来了。在孩子们奇怪之时,主持人再配以动画介绍让孩子们了解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陶行知先生在“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中也多次赞扬爱迪生的母亲敢于让孩子动手玩化学药品,动手实验,使他一步步地把自己造成“发明之王”。他希望我们教师“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不要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瓦特看见蒸汽推动壶盖,便推知蒸汽也能推动机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将轻重不同的球落下,才知道不同轻重之球是同时落地的。这些科学轶事说明一个道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21世纪培养会实践,能把书本知识用之于社会生活的人才吧。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亲知"、"闻知"和"说知"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提出的人们获取知识的百三种主要途径.亲知,是指人们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它是度从"践行"中得来;闻知,主要指从别人(古人、前人、旁人)那里通过耳闻目睹(包括文字记载)获取来的知识;说知,则是专人们根据耳闻目睹的情况、资料,通过思考、演绎、想象而推理出来的结论~属
说知 shuō zhī ㄕㄨㄛ ㄓㄧ
说知
【zdic.net 汉 典 网】
(1).亦作“ 说智 ”。古代墨家的认识论术语。指由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语出《墨子·经说上》:“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知焉,亲也。”《墨子·经说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长。外,亲智也;室中,说智也。” 秦牧 《艺海拾贝·道鲜荔枝和干荔枝》:“而古代的墨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和‘说知’……‘说知’是由前两者推理而获得的知识。”
(2).谓说给人听,使其知道。《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张老专 只得忍气吞声回来,与女儿说知。”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 曹子建 学士说知向上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得了此信,属也甚欢喜,就带了这封信,去到关上,给 继之 说知。”
【zdic.net 汉 典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