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修辞方法习题 答案-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是

修辞方法习题 答案-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是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

出自《庄子·胠箧》,《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全文(节选)如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4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译文如下: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

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扩展资料:

其实,庄子写这一篇文章,压根儿不是在谴责所谓的「权贵犯罪」。通篇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强调应该要「绝圣弃知」,以重返太古时代那种恬淡纯朴的境地。很明显,庄子的这篇文章,否定的是「圣人之道」。

文章中所谓的「窃国」,是指“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田成子,就是田恒,原是齐国大夫,鲁哀公14年,田恒先杀了齐简公,后来到了他的曾孙子田和,再把齐康公驱逐到海上,自立为齐侯。

庄子看到这段历史,认为田恒他们一伙人所窃的,不止齐国而已,还包括建立齐国的「圣人之道」,而且最终还是利用这个「圣人之道」,来守护他们窃得的战利品。

所以庄子认为,那些公认为聪明的人,把财物紧密封锁在箱子、袋子及柜子里,正好方便大盗来搬取;而「圣人之道」普流人世,适可被大盗利用来美化掩饰其为非作歹的事实,故曰:「世俗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胠箧



《秋水》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文章中,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
A•《季氏将伐颛臾》 B•《秋水》
C•《石崇与王恺争豪》 D•《马伶传》
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作喻来说明( )
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D•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3•下列文章中,批判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是( )
A•《季氏将伐颛臾》 B•《赵威后问齐使》
C•《寡人之于国也》 D•《秋水》
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5•庄子《秋水》的主旨是( )
A•阐发为政以德的道理
B•阐述实行王道的措施
C•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D•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6•北海若对河伯说:"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这个 "大理"指的是( )
A•河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是无知
B•“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是由于"束于教"
C•"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是正确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7•庄子用 " 空之在大泽"、" 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8•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二、多项选择题
l•下列文章,采用寓言形式的有( )
A•《秋水》 B•《报刘一丈书》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E•《石崇与王恺争豪》
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
点的有( )
A•河伯在见到北海前 “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中国之在海内,似 米之在大仓
D•王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3•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
点的有( )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似 空之在大泽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
E•伯夷以辞自多,仲尼以语自多
4.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功亏一篑
E•望洋兴叹
三、简析题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说明它的直接作用。
(2)庄子展示这两种景象以及河伯态度的转变,主要是想暗示怎样的哲学道理?
(3)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的说理文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4)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 秋水习题(附参考答案)
(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 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 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
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1)从哲学思想上看,这段文字的旨意是什么?从政治思想上看,这段文字的旨意是什么?
(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3)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文中"尽此矣"的"此",指代的是什么?
4.本文揭示什么道理,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
5. 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6. 具体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l•B 2•B 3•D 4•C 5•D
6 D 7•D 8•A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DE 3•AB 4•BE
三、简析题
1•①所描绘的两种景象:一是有限的秋水暴涨,二是无限的大海。这两种景象之间的关系是:对比。这个对比的直接作用:使河伯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②这两种景象的对比和河伯态度的转变,都昭示出一个基本道理:广大的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却是有限的。这就是本文的主旨。③从这里可以看到,庄子散文善于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说理,善于将抽象哲理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从而也就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色彩。④所包孕的成语:望洋兴叹。
2•①这段文字的主旨:人的认识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故而是有限的。三个层次的大意:"井蛙"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夏虫"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曲士"
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②一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形象化;一是运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层次清楚,说理有气势。③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亦称为比喻论证法。④所包孕的成语:井底之蛙。
3•①从哲学思想上看,这段文字的旨意是:宇宙是广阔无限的,而个人的认识则是十分有限的。从政治思想上看,这段文字的旨意是:古圣贤的认识也都是十分有限的。庄子是以此来否定儒家思想体系。把两者合起来,可以简括为:用相对主义来批判儒家学说。②这里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比喻和排比。③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④这个"此"字,指代的就是此前的几个比喻的喻意,也就是说,所谓古代圣贤,他们的认识,相对宇宙的无限性来说,也不过是 "大泽"之 " 空","大仓"之 " 米","马体"之 "毫末"。这显然是用相对主义思想方法,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否定。
4.本文揭示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个道理在客观上对人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5. 庄子散文善用寓言。本文即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海若是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则代表了庄子所要批判的思想观点,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先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两岸不辨牛马;后写北海浩翰,不见水端。文章以河水与海水景象的大小比照,来陪衬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6. 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本文同样如此,比喻句有: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 空之在大泽乎?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 米之在大仓乎?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盲目地自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捕蛇者说》
一. 基础知识:
1. 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xī)
C. 吾嗣为之十二年 (sì)
D.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jí)

2.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A. 已经 B. 停止 C. 使…停止,引申为痊愈

A. 居住 B. 过,停

A. 连词,相当于“来” B. 介词,靠 C. 介词,相当于“因为”

3.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A. 生病 B. 痛苦 C. 困苦不堪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A. 鼻涕 B. 眼泪 C. 鼻涕和眼泪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A. 牙齿 B. 年岁 C. 年月

4.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5. 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 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6. 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 因为他说的这些话的缘故,而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以便告诉他们。
B. 所以写下了蒋氏说的一番话,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了解蒋氏的遭遇。
C. 所以我为蒋氏的遭遇说了一番话,用来期待考察民情的人,告诉他们。
D. 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 阅读理解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的原因是什么?

2.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②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3. “吾恂恂而起”中的“吾”指谁?

4. “谨食之”的目的是什么?

5. 蒋氏不以捕蛇为苦,反“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③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

7.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乡邻之生日蹙”中的“而”用法不同的是( )
A. 攻之而不胜
B. 而吾蛇尚存
C. 黑质而白章
D. 度不中而轻发

《捕蛇者说》
一.
1. D(“藉”为“jiè”)
2. ①CBA ②BA ③BCA
3. ①C ②B ③C
4. C 5. C 6. D
二.
1. 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 ①乡邻们的情况:从“乡邻之生日蹙”到“非死则徙尔”。蒋氏: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而吾以捕蛇独存。
②乡邻们的情况: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旦旦有是。蒋氏:从“吾恂恂而起”到“熙熙而乐”。
3. 蒋氏
4. 时而献焉
5.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6. ①对偶 ②对比、反问 ③排比
7. C
鱼我所欲也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箪_______ 羹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7_______ 蹴_______ 屑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粗字的不同含义。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1)故不为苟得也 (2)所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贤者能勿丧也。

(5)蹴尔而与之 (6)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 (8)此之谓失其本心。

4.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填空。

(1)鱼,________,熊掌,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

(2)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综合练习

6.这篇文章以“鱼”和“熊掌”比喻,想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这一问题,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哪句话可概括全篇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12.课文中运用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搜集你以前学过的这样的句子。

13.你过去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哪一次对你影响最大,从中你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1.dān、gēng、cù、xiè

2.(1)通“欤”,语气词,给。(2)连词 表顺承;但是。(3)比;对。(4)这样的;这。3.略

4.(1)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拥有,为了坚持正义而放弃生命。(2)并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有这种相法,人人都会有,贤能的人不遗失罢了。(3)吆喝着给他吃,走路的人也不接受。用脚践踏了给他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4)从前宁可死了也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去做了。

5.略 6.人生在关键时候应如何做出选择。 7.不能失其本心。

8.“乡为身死而不受……失其本心” 9.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

10.生,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11.略 12.略 13.略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zd” "钩”可以理解为农渔工具的铁钩之类,它在句中主要代指小偷小摸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罢了。

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钩:带钩。白话译为: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盗窃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zhidao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表现了庄子外冷内热,愤世嫉俗的一面。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鄢陵候彰征代郡 以豫为相 三国演义田豫传? 《三国演义》鄢陵侯彰征代郡,鄢陵侯何人? 三国志 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 带有胡字的成语 带有胡字的成语有哪些 含有胡字的成语 带有胡字的成语有哪些? 刮目相看是什么意思 刮目相看的意思是什么 刮目相看是什么意思? 刮目相看的意思是什么? 赴宴的基本礼仪是什么? 赴宴与进餐的礼仪需要注意什么? 宴会上需要注意哪些礼仪细节? 参加宴会要注意什么礼仪问题 修辞方法习题 答案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什么意思? 请问"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是什么意思? 计什么什么计的成语 带计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计什么计的成语 真正的英国人怎样生活? 英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哪个高 英国人们的生活环境好吗? 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吗? 中鼓吏 逐之出... 校场发一矢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 吴氏者,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矢,中鼓吏,逐之出,... 问出处:初从文 三年不中;遂习武 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 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有什么 形容朋友关系密切的成语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成语 豁然开朗的意思是什么? 豁然开朗的意思 “豁然开朗”的意思是什么? 如成语有哪些的 成语什么什么人 带“人”的四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如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黑界明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帝万历是怎样一个人? 世说新语 明帝议日意思,再问明帝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汉明帝是个怎样的人 汉明帝刘庄简介 越南生活与中国生活水平比较? 越南与中国生活的差距,真实生活,差距多大 在越南多年的中国人,生活水平到底怎么样 越南网友热议:越南的生活水平和中国的生活水平有多大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