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1、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2、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4、故事出自《晋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9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5、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6、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8、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9、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10、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11、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语故事
宅心仁厚、舍己为人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出处:臧懋循《元曲选后序》:“而复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
逢场作戏 逢:遇到;场:演戏的场地。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官场如戏 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戏:制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
袍笏登场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百。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出处:清·赵度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袍笏登场也等闲。”
优孟衣冠 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五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寝丘之志
【读音】:qǐ来n qiū zhī zhì
【解释】: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自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百与世无争、知足知止度之心为“寝丘之志”。
【出处】: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问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答百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