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秦琼卖马、
越瘠秦视、
谢馆秦楼、
秦晋之好、
秦筝赵瑟、
秦失其鹿、
暮楚朝秦、
秦越肥瘠、
秦欢晋爱、
高悬秦镜
首页 成语词典 成语谜语 歇后语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成语文章
成语名称 出处 成语解释 成语简拼 近义词 反义词 所有 开头 结尾 按拼音索引
搜索“ 秦 ”,找到 20 个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楚馆秦楼 楚馆: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入宫;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建楼给她居住。指歌舞妓院场所
朝秦暮楚 战国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6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楚棺秦楼 旧时指歌舞场所,也错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高悬秦镜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秦庭之哭 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
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秦越肥瘠 秦越两地相去遥远。比喻疏远隔膜,各不相关。
三户亡秦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越瘦秦肥 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晨秦暮楚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暮楚朝秦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秦欢晋爱 秦、晋: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当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姻,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欢晋爱”或称“秦晋之缘”。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亲近。亦作“秦晋之缘”。
秦镜高悬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秦楼楚馆 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
秦失其鹿 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视同秦越 先秦时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同秦越”。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谢馆秦楼 指妓院。
诱秦诓楚 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又生一秦 谓又造成一个强敌。
秦朝以前不就是春秋和战国时代吗,知那时候很多成语啊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老马识途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三令五申道 围魏救赵 胡服骑射 窃符救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呆若木鸡 毛遂自荐 上下其手 买椟还珠 狐假虎威 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 一暴十寒 三人成虎 管鲍之交 朝秦暮楚 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 郑人买履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邯郸学步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尊王回攘夷 东施效颦 减灶记 完璧归赵 图穷匕见
一鼓作气 唇亡齿寒 一字千金 一言九鼎 甚嚣尘上 以邻为答壑
兔死狗烹 脱颖而出 孟母择邻
秦晋之好、朝秦暮楚、秦失其鹿、秦楼楚馆、秦镜高悬、三户亡秦、秦庭之哭、秦筝赵瑟、秦欢晋爱、秦庭朗镜、谢馆秦楼、晨秦暮楚、秦树楚天、秦鬟妆镜、楚馆秦楼、秦女楚珠、暮楚朝秦、秦智虞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3愚、秦约晋盟、高悬秦镜、秦琼卖马、秦晋之匹、秦关百二。
一、朝秦暮楚
释义: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译文:为了在四面危机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一些小国家)只能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
二、三户亡秦
释义: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心。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译文: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
三、秦琼卖马
释义: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译文:秦琼卖马,伍子胥吹箫,古代以来的英雄,也曾经落魄过。
四、秦失其鹿
释义:比喻失去统治地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译文:秦国失去了天下,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想得到它。
五、秦庭之哭
释义: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译文: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申包胥站起来,扶着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