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一、江州 :现指九江。原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 唐代在今江西九江同样因长江流经设江州,因沿袭时间较长,特别是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4任江州司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名篇更令九江这个“江州”比较出名。一直到宋代、元代。
二、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主要职能有:管理国家军赋,组织服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负责执行军事法律。
三、“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四、其他信息
1、《琵琶行》 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青衫就是衣衫的意思,也说明自己的官位不大穿的衣服也并不好,青也有黑的意思,衣服可能是黑色的
望采纳,谢谢。
这是白居易
琵琶
行中的最后一句,当时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白居易送客于浔阳江,闻舟中夜抄弹琵琶者,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座中泣下谁最多百?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是说:曲罢,下面的听众全部被琵琶女的身世及表演所打动,因感动而流泪,尤其是作者通过听琵琶女的弹唱,联想到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度击,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使得诗问人也流下眼泪,"下面坐着的听众都感动的流泪了,其中谁答的泪水更多,谁最动情呢?是诗人自己,衣服都被眼泪浸湿了"江州司马就是诗人自己.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释解历来不一。唐朝官员服色依官品定,《旧唐书·高宗纪》上元元年八月戊戌条略云:“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杜建民先生因此认定,“见‘青衫’,便知白居易坐贬的江州司马,不过是卑微的八九品小官”(《古代服色等级制度》)。
侯玉芳撰《青衫与江州司马》,考证出“江州司马应当是一个五品官”,但侯文据《新唐书·车服志》“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的规定,以为“‘五品浅绯’并不是说五品官在任何场合都必须穿绯红色的衣服”。“‘五品浅绯’首先是指五品官的官服颜色,其次是指其日常所穿衣服的颜色的上限”,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述的是“江州司马的私人送别宴会”,断称“在这种场合穿着官服是不合适的。在这里青衫当是日常穿的便服”。言下之意,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已有资格服绯,只是当日凑巧穿青衫而已;此则矫枉过正矣。
在唐代,“彰施服色,分别贵贱”(《唐会要》卷31),服色成为社会身份的鲜明符号,衣绯、紫者显赫,著青衫人寒酸,上下若隔重天。因此,“唐人重服章”(《容斋随笔》卷1)。白居易就认为服色是区分官员品秩的重要标志,“吾观九品至一品,其间气味都相似。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白居易集》卷12《王夫子》,下引本书,书名及卷数从略)。既如此,“下不得拟上”,或许士大夫还迫于条令的威严而遵循;“上得兼下”,主动穿低于自己官品服色的衣服,恐非其所情愿,只是流于空文吧。
白居易自己对象征高品贵位的绯服是十分向往的,曾感叹“马上青袍唯两人”、“白头俱未著绯衫”(《朝四和元少尹绝句》、《重和元少尹》)。那么,我们便很难想象他有资格服绯时,却穿标志八九品卑官的青衫了。更何况,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9“浔阳江头夜送客”,事情发生在众船云集的渡口;“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乃一路骑马招摇而来。众目睽睽之下,假如已有资格服绯,他岂能不顾及身份而著青衫呢?而且,即使如侯文所言“不能想象一个人升一次官就必须把过去的所有衣服废弃”,但唐代印染业发达,唐玄宗时用夹缬法印染的织物,“遍于天下,乃为至贱所服”(《唐语林》卷4《贤媛》),白居易为何不能将旧衣染色,以少许代价使自己衣冠楚楚呢?江州司马“岁禀数百石,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江州司马厅记》),这是他完全可以负担的。实际上,白居易当时根本无资格服绯,只能穿青衫。
其实,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官职本该是六品下,但因是散官,地位等同于九品下,是官阶的最低一级。所以只能穿着青衫,而使他耿耿于怀而诉诸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