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南阳》为啥丁宝斋编《隆中志》时改诗名为《隆中山》? 襄樊现代人丁复保斋在所编《隆中志》里收录了唐代胡曾的两首诗。这两首诗名在丁的《隆中志》里都改为《隆中山》,其一:“乱世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制乐耕锄。蜀主不自百垂三顾,安得先生出草庐。”其二:“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钓。当时未入非熊兆,几向斜阳叹白头。”(见《隆中志》第101页)。
其实,查查这首诗的来源《全唐诗》一切就都清楚度了。真实诗名在《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七第二十八首为《咏史诗?南阳》,第三十首真实为《咏史诗?渭滨》,正是《隆中志》所问收入的两首胡曾的诗,丁宝斋《隆中志》在胡曾诗的收录上,采用了答“移花接木”、“指鹿为马”的错误手法,误导了读者。造假历史。有点可耻!
李斯在还没发迹钱,是一个农民,和他儿子在上蔡生活,经常带着家里养的一只小黄狗出门和儿子在城门东边郊外去打猎,上蔡的野生动物很多,特别是兔子,虽然他们家境贫寒,缺过得自得其乐!后来随着李斯离开村此,跟随秦始皇南征北战,建立不朽功勋,官拜封侯,李斯主见迷失在权利和政治纷争中,忘了他的家乡,忘了从前淡泊明志,胸怀天下的日子,变得势力跋扈残暴。后来秦始皇死在东巡中,他和赵高沆瀣一气,篡改诏书,密谋害死了公子扶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0苏和大将蒙括,立胸无点墨的公子胡亥为帝,成为秦二世后,赵高利用手中大权,权倾朝野,杀害忠良,欺上瞒下,朝中或是赵党,或是明哲保身之辈。各地起义军四处而起,二世缺沉湎享乐,追求长生不老,终日不理朝政大权旁落,赵高一手遮天,成为实际皇帝李斯尖刺痛心疾首,中了赵高奸计,面见二世上柬,锒铛入狱,李斯一族北一某犯罪抄家,他和儿子李由被腰斩,临死前终于悔悟,名利都是一场空,立下家训:李家子孙以后不得踏入政途。他怀念起以前贫穷时虽然,可以和儿子一起去打猎,虽然贫寒,却很快乐。自己现在为时晚矣,治国一身,缺栽在赵高这个宦官手中,报效先帝,收复失未成,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咸阳的政治风暴中,他抬着悔恨,不甘,回忆,终于躺在了血泊i中,死无全尸。李家三代灭门。可悲可叹
李斯的故居有两处:一是故城东门里东西大道路北,在今上蔡一中一带,面积约5000平方米。二是上蔡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李斯楼。李斯出身平民,虽然当上了楚国管仓库的小吏,得空时仍在自己院中种些蔬菜。参加劳动。其故居处至今尚有一口李斯浇菜的水井,后人尊称为“李斯井”。
李斯墓位于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东南。现存的李斯墓高12米,底部直径40米,总面积1256平方米。墓西有李斯跑马岗、饮马涧遗迹,墓前有碑石数通,四周松柏环抱。2000年9月,该墓葬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蔡县城之中还存有李斯井、李斯坑等遗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斩 于咸阳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2,赵高带人来上蔡抄了李斯的家,在整个李斯的故居处进行了残酷的“挖地三尺”,最深处竟达丈余。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坑塘。后人为纪念李斯,称此处为“李斯坑”。
李斯故居的东门外是一片水草丛生沼泽,树林茂密,荒草没人,成群的肥兔在那里出没,李斯公事之余,经常与其子到那里打猎。李斯直至被杀之前仍念念不忘此地。在去刑场的路上,李斯含着热泪对他的儿子感叹说:“我再想和你出上蔡东门牵黄犬逐狡兔还能得到吗?”
李斯楼,是李斯的乡下故居,李斯被害后,其幼子在亲朋的掩护下得以幸免,藏匿在李斯楼。直到现在,李斯楼村的居民都姓李,自说是李斯的后代。他们自秦至今,留下一个习俗:即在清明节扫墓时不在坟顶上放置祭物(即圆形土块)。理由是李斯被杀没头。这是让李斯楼的人们永远记着李斯被赵高杀害的冤案。
李期墓在蔡国故城的西南部,位于李斯楼东南角,是一个高大的土冢。墓的四周砌有石阶,墓前树有墓碑,上刻“秦丞相李斯之墓”。墓的四周松柏掩映,花木丛生,墓西不远处有李斯跑马岗和李斯饮马涧。据传,李斯青年时期经常在此处纵马驰骋,马渴了就在此涧沟中饮马,后人便称此处为跑马岗和饮马涧。整个墓区岗岭高耸,涧水澄清,云浮碧野,鸟语花香,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唐朝诗人胡曾专为李斯墓题了诗,其诗曰:“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宋朝大诗人刘敞也为李斯墓题了诗。诗为:“二事三公何足论,忆牵黄犬出东门。天人忌满由来事,枉持沙丘有旧恩。”
我手头上的〈全唐诗〉是知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和诚成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两出版社所属道地分别为海口和西安。〈全唐诗〉是由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寅主持,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回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10人奉旨敕编校。答
胡曾《咏史诗。上蔡》一诗在我这个版本的全唐诗中是第2420页,卷六百四十七。